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点睛金榜大联考七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点睛金榜大联考七语文试题

ID:41521094

大小:1.08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26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点睛金榜大联考七语文试题_第1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点睛金榜大联考七语文试题_第2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点睛金榜大联考七语文试题_第3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点睛金榜大联考七语文试题_第4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点睛金榜大联考七语文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2015届高三下学期点睛金榜大联考七语文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5届衡水点睛金榜大联考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荀子义利观黄娟荀子的义利思想是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使其既能正视人的求利之心,又深知顺其情欲、不加节制会使人性沦为恶乱.因此,在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上,荀子提出了内容丰富而多元的主张,较之先秦诸子的义利思想更为客观合理.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荀子虽然坚持性恶,但不同于法家.法家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自私自利的,并以追求功利为人生要务.而荀子则明辨义利,认

2、为虽然追求名利是人之所欲,但人有知仁义法正之质,能仁义法正之具,因此能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能够做到先义后利.同时,荀子也认为义与利是相互依存的,“利”是“义”得以体现的前提,而“义”存在的价值就在于规定和调节“利”.因为欲多物寡,若放纵人的本性,顺着人的情欲,必然发生争夺,破坏社会秩序.因此,荀子主张“以义制利”,就是通过礼义来调节人们的欲望,达到义与利的和谐.荀子这一思想基本承袭了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和“见得思义”,但与孔孟又有所不同:孔孟更为强调是作为道德价值的“义”,荀子则兼论“义”、“利”存在的事实.    义利兼重,以义变应.诚如上言,

3、荀子所讲的“义”,不仅仅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意志,而是将“义”与“利”结合,承认“义”与“利”具有同时存在的可能,并把“义”作为调和二者冲突的应变之道.这个“义”在荀子看来,就是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标准.一方面,荀子把“义”视为辨别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在荀子看来,君子是以“义”作为处世准则,能够做到以义应变,按照礼义法度来推类世间万物法则,身处其中,既能修身,又能义荣、势荣兼有,实现“君子两进”.而小人则不然,不知以义应变,而是以利处世,此种处世方式,义与利无法兼得,实则两废.另一方面,荀子还将“以义应变”用于政事方面.认为国君治理国家,若能以义变应,广

4、纳贤才,罢黜邪恶之人,国家定能国泰民安,君王“以义应变”既是修养自身,也是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的良方.    以义为利,兼利天下.“以义为利”一词,源自《大学》,“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意思是一个国家不能把“利”当做利益,应该把“义”当做利益,这是肯定利的存在价值.荀子对此也持肯定态度,提出“公义胜私利”、“义为公利”等主张.荀子反对一味追求私利而不顾公利,认为所追求的“利”必须在遵循“义”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此利绝非个人一时的私欲,而是最大多数人的利,是兴天下之利.墨子是功利主义者,虽言重义,但目的是求利,而荀子是在重义的道德价值前提下,正

5、视人的求利欲望,并以欲望的满足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同时,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价值观冲突的时代,他不再遵循孔孟自忍自制自觉的内在道德秩序的路线,而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理想.义与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各自代表不同的道德价值选择,同时又同属于利益范畴.因为坚持“义”能给人带来“利”,“义”与“利”不是绝对对立的,可以经调和同时并存.可见,荀子的义利思想既不是唯利是图的极端功利主义,也不是道德至上的道义论,而是在义与利之间找到的和谐之道.1.下列关于“义利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的义利观的基石是人性论,荀于

6、提出了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与先秦诸子的义利观相比,有其进步性.B.荀子的“以义制利”的思想与孔子的“见利思义”和“见得思义”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又有所刨新.C.荀子不再沿袭自忍自制自觉的内在道德秩序的路线,重视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强调后天努力的作用.&网Z&X&X&K]D.苟子的义利观不是唯利是图的极端功利主义,而是道德至上的道义论,正确处理了义与利的和谐关系.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法家认为人性的本质是自私自利的,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功利,而苟子有关性恶的思想与法家有着本质的不同.B.苟子认为“义”是调和“义”与“利”冲突的方法,承认“义

7、”与“利”可以同时存在,能将两者有机结合.C.“以义为利”的主张源自于《大学》中“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思想,国家应把“义”当做利益.D.“义”与“利”代表不同道德价值选择,不是绝对对立的,同属于利益范畴,可以通过调和达到和谐的完美境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义”与“利”可以和谐共存,“义”的目的是规定和调节“利“,不同于孔孟强调的作为道德价值的“义”.B.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义”,君子能按照礼义法度来推类世间万物法则,能够做到以义应变,而又能做到以利处世.c.苟子认为君王“以义应变”,除了修养自身

8、之外,还能够广纳贤才,罢黜邪恶之人,达到国富民强、人民和谐的目的.D.墨子虽言重义,但目的是求利.而荀子的主张则截然不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