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古诗歌翻译中的失与得

浅谈我国古诗歌翻译中的失与得

ID:41517191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6

浅谈我国古诗歌翻译中的失与得_第1页
浅谈我国古诗歌翻译中的失与得_第2页
浅谈我国古诗歌翻译中的失与得_第3页
浅谈我国古诗歌翻译中的失与得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古诗歌翻译中的失与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古诗歌翻译中的失与得林达林秀榕(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福建尤溪365100)摘要: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宝藏中的瑰宝,翻译中国古代诗歌翻译过程中,存在着“失”与“得”,即,译诗中真实信息的丢失和译诗中的再创造,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翻译过程中,“失”与“得”两者进行比较和探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把中国古代诗歌完美地呈现给世界。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真实信息的丢失;再创造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古典诗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话语世界,其翻译特别强调文化信息与美感效应的传递,中国古典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精练,

2、引经据典,文化色彩很浓。许多诗歌里的比喻歌语和象征歌语以及专有名歌、典故歌语都和中国文化血肉相连,翻译古诗更具有挑战性,译界便存在着“可译”与“不可译”的纷争。有的认为诗歌不可译,弗罗斯特认为从理论上来说,诗歌是不可译的,诗歌只能是再创造。约翰•费尔斯蒂纳指出,诗歌翻译本质上是文学批评的行为和艺术,即诗歌翻译是批评性的,也是创造性的。雅各布森认为,诗歌翻译实际上是一种再创造,或者说是创作一首新诗。他还认为,不论是语内或语际,诗歌是不可译的,只能是创造性的移植。闻一多先生对此也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浑然天成的名句,它的好处

3、太玄妙了,太精微了,是禁不起翻译的。你定要翻译它,只有把它毁了完事!‘美’是碰不得的,一粘手它就毁了。”尽管翻译界存在着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论,国内外人士一直在努力进行我国古诗歌的翻译,力图将这一文化瑰宝完美地呈现给世界。我们不必拘泥于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论,但对于已有的翻译倒是可以进行得失方面的分析,以求完善翻译,更好的向世人展现我国古诗歌的魅力。一、我国古代诗歌翻译中的“失”——翻译过程中真实信息的丢失由于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

4、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很贴合原文。我们不妨先以刘禹锡的《竹枝词》英译诗为例,来探讨我国诗歌英译的得失。先来看看原诗:“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原诗的中文意思是:春风和煦,杨柳依依,柳条轻拂,水波不兴。一位少女忽然听到了江面上飘来小伙子的声声歌唱。姑娘心里想,这小伙子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一样:说它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却出了太阳。该诗巧妙地表现出了初恋少女听到情郎的歌声后乍疑乍喜的微妙感情。我们先来看看黄新渠先生

5、的翻译;Calmaretheriverwaters,greenthewillows,FromthisbankI’veheardmylovesingingfine.Herethesunshinesbutthereitshowers,Canyoureadmymindifit’srainorshine.我们不说该诗翻译的优点,我们先来看看该诗翻译中与原诗文化和社会背景不符之处,也就是诗歌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郎”在《中华古汉语字典》有两种解释一是妇女称丈夫或情人;二是旧时对少年男子的通称。该译诗中把“郎”译成了”mylov

6、e”,(我的爱人)这一译法与我国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不相符。该诗是一位羞涩的少女向她的暗恋对象唱出的试探性的歌,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少女对少年的“情”欲信不得,而自己却欲罢不能的心情。在此情景下,少女不可能把自己的心仪对象直接称之为“mylove”(心爱的人)。况且我国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强调“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可能给当时的女性如此大胆、直露地表达心扉的机会;另外,中国人讲究含蓄,特别是在男女感情上,一般不可能出现直露的表达,所以该诗在这一细节上的翻译存在失真之处。我们来看看郭著章先生的翻译。郭先生译文如下:Mirror-

7、likearewatersseenandwillowsaregreen,Alad’ssweetsingingalongthewatersisheard.Tomywestisrainswhiletomyeastthesun’sseen,Whichmakesalasssee“heishalfinlovewithme.”郭先生的译文用“lad”来译“郎”,虽然没有直接的表明少女的心迹,但综合全诗,读者不难发现少女的情素,并且这一翻译更符合该诗的意境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们来看金昌绪《春怨》的例子,原诗“打期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8、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首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就是唐代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对外战争给妇女带来的痛苦。辽西不但代表诗中人所思念的对象(丈夫),而且代表战场。我们来看看Fletcher对该诗的翻译:Oh,drivethegoldenorioles.Fromoffourgardentree!Theirw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