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ID:41507745

大小:16.8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6

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_第1页
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_第2页
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_第3页
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能够作为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素养,是影响、决定学生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关键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价值判断和世界观的有机统一,是学生终身发展和成长的潜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在遵循历史学科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和提升为目标,确立教学中心、整合教学内容、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问题、组织教学活动。为了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特将一、教学设计要紧扣“中心”

2、,实现价值引领所谓“中心”,是统领一节课的灵魂,也是一节课应该达到的根本目标。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资源的应用、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活动的开展等,都应围绕这一“中心”。对《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课来说,“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史实”是本课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解和认识教育与“国运”的关系是本课的中心,也是本课的“灵魂”。因此,在设计导课环节时,以“一场逆转德法命运的战争”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阅读普鲁士是如何重视教育的材料,从而凸显教育与“国运”的关系,彰显本课中心。本课教学内容设计为下面三个环节:环节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展示“当前世界教育竞争力排名表”,引导学生观察、

3、思考“排名表”,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教育竞争力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影响。环节二:“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主要通过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材料和教师的讲述,使学生基本上掌握新中国在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理解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环节三:“中国教育‘冷思考’”以两个关于中、美基础教育发展前景的“考察报告”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思考基础教育对中、美两个国家的影响,理解教育与“国运”的关系。指导学生阅读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相关材料,以“中国诺贝尔奖的缺失”等现象为抓手,思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深度思考教育与“国运”的

4、关系。这三个环节的设计,紧紧围绕教育与“国运”的关系这个中心,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重要影响。教学设计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的整体预设和系统安排,对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教学设计紧扣教学“中心”,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站在历史学科的角度,分析、认识历史现象,形成价值判断,彰显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体现了历史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目标。二、教学设计要凸显“主角”,关注学生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积极建设者。所有的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都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如果把教学设计比作是一个剧本,教师只是这个剧

5、本的编剧或导演,学生才是这个剧本的“主角”。一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采用等,都不能忽视“主角”。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角”地位,才能更好的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凸显学生的“主角”地位,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开发的教学资源适合学生实际历史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开发教学资源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和需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比较盲目、随意,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从本质上说,这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意识的表现,违背了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在设计一课教学时,应充分研究学生实际,合理开发教学

6、资源。在《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上,选取的有文字材料,如龙永图关于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讲话;有数据材料,如改革开放前,中国赴西欧考察团报告;还有图片材料,如“1978到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世界排名表”。选取的这些材料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比较直观,易于理解,适合学生思考,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对突出教学主题、实现教学目标更有效果。第二,设计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发展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下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课,设计有学生自主

7、阅读——让学生阅读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通过阅读,学生对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彰显了学生的“主角”地位。本课还设计有一些课堂讨论,如讨论“恢复高考的意义”、“钱学森之问”、“中国留学生现象”等。这些讨论,从学生兴趣和实际出发,适合学生思考、讨论,有助于学生思维在活动中的发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总之,教学设计中凸显学生“主角”地位,知识的讲授、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体现,把学生学习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思想、能力和品质,提升学生的历史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