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51356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5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相关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彩那天》课标分析《中彩那天》是小学四下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有这样的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本组单元的导语中也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思考一下课文中讲述的这些故事,对我们做人处事有什么启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教学设计落实课标中的学习要求。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本课的词语中,有一个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的词语“拮据”。
2、在读准字音之后,我出示了“拮据”一词所在的语句。在学生朗读之后,便了解学生对“拮据”一词的理解,在理解时我引导学生从这句话中找找:你从哪里感受到我们家生活拮据?学生就会在文本中发现“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这句话,这样通过联系上文,学生就理解了“拮据”一词的含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其作用:一是为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其表达方法等奠定基础;二是培养学生理解、分析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从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本课中,我重点指导了父亲“梦寐以求”的就是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这
3、句话,通过对梦寐以求一词的理解以及教师渲染情境“随时都在想,日思夜想,朝思暮想”,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父亲想要拥有一辆车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所以他才会那么地左右为难,经受内心的煎熬。②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目标之一。但如何结合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落实这一目标呢?我在备课中做了大量的准备分析工作。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词句的能力,但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认为要落实这一目标,就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提供抓手,指导方法,使“把
4、握课文主要内容”这项训练落到实处。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围绕着这辆车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得、还、道德难题”这样几个关键词进行板书,再请学生根据板书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试讲的过程中,我发现利用这种方法让学生进行概括,学生掌握起来并不感到困难,而且尝试概括的兴趣还相当高,学生不仅能够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在概括时提炼语言,做到简洁凝练。我还惊喜的发现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能在板书的引领下准确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这样的收获,更坚定了我在中段教学中继续完善“抓住关键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意识。“授之以
5、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此处教师既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抓手,又指导学生总结了一种学习方法,学生有所悟有所得。此外,“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所谓“体验”,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在活动,体验更多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种种体会和感受”。而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体验的一种符号化,没有人的体验就没有语文的生成,学生在体验和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的同时也丰富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如何才能充分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呢?创设情境就是一种很有效的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6、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情感与经验积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其实,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就是一个情感的“心理场”,根据“场论”,儿童进入这个“心理场”,进入情境,亲历现场,对文本有了深度的感受与体验 ,从而对文本所蕴含的情感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在本篇课文中,体会父亲诚实、讲信用的品质是本课理解上的重点,理解“道德难题”之“难”,是本课的难点。但是一提到“道德问题”就很容易使思想内容的体会变得“假、大、空、浅”,正如《钓鱼的启示》中的那句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面对这个道德难题,
7、如何让学生领悟其“难”处呢?我尝试过就文而问: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他是怎么解决这道难题的?学生回答:“应该把车还给库伯,做一个诚实的人。”通过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对于这个道德难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理性认识上,并不能感受出选择过程中的艰难。因为他们的心理上没有经历一个体验的过程,所以无法真正体会到父亲在做这个抉择的时候是多么的“矛盾和艰难”,而这个体验的过程,恰恰就是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文字、感受人物思想感情的过程。基于这点思考,在教学设计中,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去思考父亲如何战胜道德难题,而是让学生先站在父亲的角度去想想,他有哪些理由能够留下
8、这辆车。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吸引力的,这似乎就像从文本中搜索蜘丝马迹一样,学生的读文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有些同学甚至咬文嚼字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