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周语文教案

十四周语文教案

ID:41449344

大小:16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25

十四周语文教案_第1页
十四周语文教案_第2页
十四周语文教案_第3页
十四周语文教案_第4页
十四周语文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四周语文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窑店学区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备课人:苟玉芳授课教师:课题林中乐队课时第二课时课型预习导学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学习重点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体会作者聆听林中乐队演奏时的心情。学习难点体会这种写法。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预习导学10分钟一、看图说话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说一说插图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们都在做什么呢?二、细读课文用直线画出中心句。【知识链接】合作探究精彩展示20分钟小组交流1、林中的音乐都有哪些?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描写了?它们是怎样唱歌怎样演奏的?2、体会写法(1)用课文中的哪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的中心

2、意思?(2)细读句子,想想它们是怎样围绕中心句组织材料的?3、学生总结写法,【温馨提示】模仿表演【学法指导】举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写法测评反馈拓展延伸8分钟1、体会文中反问句的作用2、你还发现大自然中的哪些音乐家了吗?(风雨雷江河湖海……)【指点迷津】运用响声词,并运用修辞手法盘点收获2分钟说说今天的收获我的反思审阅签字窑店学区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备课人:苟玉芳授课教师:课题《语文天地九》课时第一课时课型预习导学学习目标1.能积累好词佳句。2.体会古诗中音乐的魅力,读背古诗。学习重点能积累好词佳句,读背古诗。学习难点体会古诗中音乐的魅力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预习导学10分钟摘录

3、笔记1.全班齐读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2.同桌互读两遍3、1、2号同学着重检查5、6号同学读的情况、并给予帮助。4、试读96页古诗【知识链接】合作探究精彩展示20分钟问题一1、讨论完成95页选字填空2、讨论完成95页体会破折号的作用展示质疑讲解3、指导朗读古诗【温馨提示】这儿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学法指导】举实例、从意义上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词语的意思测评反馈拓展延伸8分钟1、听写摘录笔记中的重点词语。2、背诵古诗。【指点迷津】讲解个别字词的写法和记法盘点收获2分钟说说今天的收获我的反思审阅签字窑店学区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备课人:苟玉芳授课教师:课题关于音乐的作文课时第二课时课型

4、预习展示学习目标1、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学习重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习难点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预习导学10分钟1、仔细阅读98页两段话2、说说其不同之处 【知识链接】合作探究精彩展示20分钟1、畅所欲言(小组内进行、互相补充,共同提高)【学法指导】尽量运用上修辞手法和联想的句子 2、动笔写一写3、展示作品学习优秀写法【温馨提示】“盘点收获2分钟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我的反思审阅签字窑店学区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备课人:苟玉芳授课教师:课题一枚金币课时第一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

5、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学习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学习难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预习导学10分钟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懒惰、辛勤、筋疲力尽)3、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儿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知识链接】合作探究精彩展示20分钟探究问题1、钱能做什么?读了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法指导】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1、 默读课文,思考这节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根据文中三次出现金币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来教学。第一部分

6、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温馨提示】分段时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分?最好说上理由。测评反馈拓展延伸8分钟1、完成填空。()吃()用()疲()尽满头()()()积()累2、钱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密切联系?我们应该怎样认识钱?【指点迷津】盘点收获2分钟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我的反思审阅签字窑店学区导学案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备课人:苟玉芳授课教师:课题一枚金币课时第二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2、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学习重点感悟文中的道理学习难点体会儿子“受不了”时的心情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预习导学10分钟细读课文思考老人为什么要

7、坚持让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知识链接】合作探究精彩展示20分钟1、儿子前两次拿回金币给父亲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这和第三次有什么不同?1、父亲后来为什么相信了,从哪里可以看出第三枚金币是儿子自己挣的?【学法指导】抓住动词细细品味为什么用“抓”字,而不用“拿”呢?1、课文里三次讲了三枚金币,为什么课题不叫三枚金币,而叫一枚金币呢?【温馨提示】“测评反馈拓展延伸8分钟这枚金币是儿子自己干了整整一个星期挣来的,交流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挣钱的辛苦。【指点迷津】道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