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伤仲永》教案

23《伤仲永》教案

ID:41446892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4

23《伤仲永》教案_第1页
23《伤仲永》教案_第2页
23《伤仲永》教案_第3页
23《伤仲永》教案_第4页
23《伤仲永》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3《伤仲永》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渡头塘镇中心学校2012年下学期课堂导学案课题:23.《伤仲永》王安石科目编制人审批人班级组名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语文聂立生【学习目标】1.学习“之、以、其”等虚词的用法和“谒、称、书、泯然、奇、异、稍稍、宾客、利”等实词的含义。2.能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正确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3.揣摩本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练的特点,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快乐链接:1.作者生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其文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2.贡献评价——“唐宋八大家”之一。3.代表作品

2、——《王临川集》二.预习检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解决下列问题:⑴.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隶()谒()称()扳()邑()5渡头塘镇中心学校2012年下学期课堂导学案⑵.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用法:①之:忽啼求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②以: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或以钱币乞之()③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稍稍宾客其父()⑶.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我能行:①父异焉()②稍稍宾客其父()③父利其然也()④邑人奇之()⑷.朗读课文,我能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自此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父利其然

3、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⑤余闻之也久。⑸.反复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小组交流展示: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这几个发展阶段,作者在叙述时如何安排详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渡头塘镇中心学校2012年下学期课堂导学案1.作者叙述方仲永的事例阐明了一个什么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以“由方仲永的悲剧所想的”为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做一分钟左右的发言)。二.课堂小结:1.课文为什么写方仲永小时候才能初露的情形?2.课文中的父亲为什么不让方仲永学习?对这种做法你有什么感想?三.自主检测: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⑴.不能称

4、()前时之闻。⑵.泯()然众人矣。2.解释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⑴.未尝()识书具⑵.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⑶.稍稍()宾客()其父5渡头塘镇中心学校2012年下学期课堂导学案⑴.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⑵.泯然()众人矣。3.用原文填空:①.幼年方仲永天资聪明,表现为“”;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青年仲永已经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②.仲永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这个事例告诉我们(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4.阅读与品味: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

5、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像匡衡“凿壁偷光”这样有关古人勤学苦读的典故你还知道哪些?写出两三个来。2.从三个方面比较仲永与匡衡:①从先天的天赋上看:仲永——匡衡——②从成才的过程看:仲永——5渡头塘镇中心学校2012年下学期课堂导学案匡衡——①③从最后的结果看:仲永——匡衡——2.通过上面的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