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446058
大小:460.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24
《【素材】《卖油翁》备课资料(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卖油翁》备课资料本文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通俗易懂,意味深长,其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
2、其中”。并以此自豪。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六一居士”与“六十一上人”徐世华以《醉翁亭记》闻名的欧阳修(1007—1072),有别号“六一居士”。无独有偶,大词家辛弃疾(1140--1207),也有一别号“六十一上人”。后者似脱胎于前者,虽字数不等,但用字相仿,词意相近。“居士”一般指不出家的信佛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可称“居士”。另外,文人也可自称“居士”,国画大师张大千自谓“大千居士”。“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如李叔同,多才多艺,出家为僧,人称“弘一上人”。“六一”,指六个一。《六一居
3、士传):“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六十一”,并不表示岁数,而是巧妙地隐含主人之姓——“辛”。此乃离合字,灯谜中常用。按笔画,“辛”字一拆为三:“六”“十”“一”。故“六十一上人”,即“辛上人”。欧阳修的“六一”是略语,而辛弃疾的“六十一”为隐语。两别号相映成趣,传为文坛佳话。直言敢谏范仲淹被排挤离开朝廷以后,他的同事富弼,因为支持新政,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丢了
4、官职;韩琦替范仲淹、富弼辩护,也受到牵连。当时,有些人虽然同情范仲淹,但是不敢出头说话。只有谏官欧阳修大胆上书给宋仁宗说:“自古以来,坏人陷害好人,总是说好人是朋党,诬蔑他们专权。范仲淹是国家有用的人才,为什么要把他罢免?如果听信坏人的话,把他们罢官,只会让坏人得意,敌人称快!”欧阳修的成长故事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亲病死,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依靠他叔父生活。欧阳修的母亲一心想让儿子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纸笔。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就用荻草秆儿在泥地上划着字,教欧阳修认字。幼小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
5、。欧阳修十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宋朝初年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的文风讲求华丽,内容空洞。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文,觉得它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行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长大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士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一名。欧阳修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在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大了。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
6、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欧阳修改革文风一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以后,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考试结束以后,有一批人落了选,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一天,欧阳修骑马出门,半路上被一群落选的人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经过这场风波,欧阳
7、修虽然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考场的文风就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和朴素的文章了。欧阳修不但大力改革文风,还十分注意发现和提拔人才。许多原来并不那么出名的人才,经过他的赏识和提拔推荐,一个个都成了名家。最出名的是曾巩、王安石、苏洵(音xún)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等六个人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二欧阳修曾经和宋祁等人一起编修《新唐书》。宋祁喜欢用古奥冷僻的字句,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欧阳修对此十分不满。有一次,他到宋祁的书房中,宋祁不在,他提笔在墙上写了“宵寝匪贞,札闼洪林”八个大字
8、。宋祁回来一看,知道这句话是“夜梦不祥,题门大吉”的意思,但他觉得太古奥,便讲:“何必用这样艰深的句子呢?”欧阳修听后一笑:“说得好,可惜你平常惯于这样做。”宋祁不服,问欧阳修有何依据,欧阳修当即举了一例:“你在书稿中不是以‘震雷无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