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六下李艳玲

美术教案六下李艳玲

ID:41441414

大小:99.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8-24

上传者:qwe189537
美术教案六下李艳玲_第1页
美术教案六下李艳玲_第2页
美术教案六下李艳玲_第3页
美术教案六下李艳玲_第4页
美术教案六下李艳玲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术教案六下李艳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湘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一、课程标准(一)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为五·四分段条件下课程的改革与实施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资源。  (二)原版教科书已经教育部审查通过,应在尊重原版教科书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不做颠覆性改动,只做针对五·四分段的适应性调整,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进一步完善原版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以便于学生自主选择,将进一步强化学生兴趣的原则贯穿教材改编思路。  (四)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教材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应既能继承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美术文化传统,又能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现代意识。二、改编特色  (一)突出美术的学科特点,更加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选用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二)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习得两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又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科书结构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突出了山东的地方特色,  (四)教科书内容和活动方式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使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立体选择。三、《美术》(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美术(六年级下册)是在原人教社教材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改编力求兼顾学科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展现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表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看法,提高其艺术欣赏能力。25   本书采用了全新的“主题性大单元结构”的编排方式,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更加紧密,更加强调了综合性,具有不同侧重点的诸多实践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多的空间。  本书教学单元的划分,是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计具体课题。四、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六年级学生们的美术基础不相同,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对色彩有辨别能力,把握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强,乐于动手,对手工制作课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对美具有了较高的欣赏能力。从六年级上学期的美术学习中不难看出同学们对画画充满了兴趣。作为美术教师要引导他们的兴趣发展下去,并且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班上在美术发面有潜能、认识美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加强辅导,进一步提高画画的能力。五、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1、初步了解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和珍惜人类文化艺术遗产的态度。2、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3、帮助学生认识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学习浅显的构图、色彩等知识,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六、教学措施:1、认真学习大纲、认真备课,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改进学习、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和“学”的方法,充分运用视觉形象,讲清重点、难点。3、深入钻研教材,抓基础,制作好范画,手工范品,及时进行直观教学。4、加强个别辅导抓好课堂巡回辅导的环节,认真的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具体问题。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提高。25 5、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6、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七、教学安排每周授课2课时,全学期以16周计算,共计32课时,其中新授30课时,测试2课时。课序课题课时周次1请到绿色商店来32-32城市灵光34-53俯瞰山川35-64画坛巨匠275音乐会286瓶花与水果297兵马俑3108光影变幻2119走向明天412-1310小园艺师21411给文章配画21525  素质测评216 第一课:请到绿色商店来教学目标:了解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尝试为一种绿色食品做一个合理的包装设计。掌握商品广告设计的基本要素和设计方法,为喜欢的产品做一个广告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及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教学重点:认识了解绿色食品,并对喜欢的物品做一个广告设计,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难点:广告设计的方法。教学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谈话:1.新学期的要求:备好学具;爱惜书本;遵守纪律;认真作业;2.奖惩办法:以小组为单位,争夺五星或红旗。(奖惩办法略)一、谈话导入,了解包装重要性。1.情境导入,了解包装的重要性。小明和小强到超市里去买零食吃,超市新进了许多好吃的新品种,你猜猜,他们会选哪些呢?为什么?(学生回答)2.老师小结:物品包装非常重要,它不仅仅可以保护物品,还可以让我们了解物品的名称、内容、属性以及与其他物品的区别。图片展示并介绍:许多种商品摆在货架上.有无包装、普通包装和绿色食品包装三类。观察分析,认识绿色商品。3.教师小结:有绿色标志的为绿色商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商品,有利于人类的健康。4.举例欣赏一些绿色食品和物品。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你喜欢的绿色物品设计包装。欣赏书中图片:普通包装的物品和绿色物品包装两类,绿色标志明显。二、自主探究,掌握设计、制作方法。25 1.基本要素(1)小组讨论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每组代表总结。(2)教师小结。绿色食品包装应呈现的内容:品名和产地等文字及相关图像、商标以及绿色标志等。2.包装的设计与制作(1)出示几种实物包装,学生观察并分析包装设计的要求和特点。教师归纳:简洁、醒目、美观。(2)设计的方法(3)制作A.按照包装盒或瓶罐的大小进行裁剪,需恰当合理。B.参照教材上的示意图,运用卷压、折叠、粘贴等方法进行包装。(a)呈现绿色食品包装并用文字标示各部分。(b)呈现多种抽象图形和具象图形的绿色物品包装。(c)图形、颜色、文字搭配合理协调的包装和与其相反的包装。第二课时一、创造表现。1.作业要求:选出自己喜第一课时欢的物品,画一画简单的包装设计示意图。2.教师巡视指导。二、展示交流。1.将学生作品张贴展示。2.以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三、拓展延伸。1.欣赏世界各地有典型特征和特殊意义的包装设计。2.课后通过上网查资料或去图书馆等方式了解关于包装的知识。第三课时一、谈话引入:二、深入感知:1.提问思考: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25 2.欣赏分析,了解广告设计的组成要素。(1)商品的图形精美,有代表性。(2)精彩的广告语,要求:简洁、准确、生动或诙谐。(3)色彩视觉冲击力强,感染力充分。3.制作过程:(1)构思(2)构图:用铅笔准确地在图纸上设计底稿。(3)绘制:选择上色工具,描绘制作。4.游戏,启发思维。由一事物联想到相关的另一事物。你看到了某某,想到了某某,同教材示意图。三、尝试作业、反馈指导。1.尝试制作构思草图。2.教师分析典型作品,解决疑难问题。3.教师小结:广告版面的图形应与文字相巨配合、对比协调、形式均衡。4.欣赏不同版面形式的作品。四、创造表现。1.出示作业要求。2.教师巡视指导。五、评析交流,延伸应用。第二课:城市灵光教学目标:能了解身边城市大家普遍认可的标志性建筑,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能结合课外调查,画出自己喜爱的标志性建筑;并能选择合适的纸张,尝试设计和制作建筑模型。能进一步认识城市建筑艺术的魅力,培养感受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画一画并尝试设计制作建筑模型。教学难点:抓住特征表现标志性建筑和设计制作建筑模型。教学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卡纸等。第一课时一、欣赏导入:1.欣赏书中图片:香港和上海的城市建筑,问:在这些画面当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各种各样的城市建筑。)2.其中你觉得很特别的建筑是?25 3.导入课题。建筑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它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而伟大的发展历程。优秀的建筑往往能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甚至象征,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灵光”。板书课题:城市灵光。二、交流感受:1.讨论交流:同一小组的同学相互交换课前调查到的信息,分析这些建筑之所以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甚至城市象征的根本原因。2.交流欣赏:每一组推选一位代表来介绍自己喜爱的建筑。强调抓住建筑的造型特点。3.教师小结。三、绘画体验1.提出作业要求(1)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试着描绘自己喜爱的建筑或者建筑模型。(2)注意抓住建筑最有特点的部分。(3)以记忆画为主,也可适当加入学生自己的构想。2.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第二课时一、展示上节课描绘较好的作品,为作品修改提供参考。二、学生继续上节课作业,将细节描绘出来。1、修改建筑图,突出主体。2、上色。3、整理完成。三、展示评价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自由欣赏,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第三课时一、欣赏分析:1.学生欣赏书中各种形式以及各种材料制作的建筑模型。问:建筑的基本形一般有哪些?这些建筑模型分别采用了哪些材料来进行制作?你认为它们造型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学生分小组自由交流讨论。)2.教师归纳总结:25 建筑的基本形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多面体等。建筑模型的制作材料:KT板、泡沫板、木材等。二、交流体验:1.展示纸制建筑模型。其实,简单的纸材通过剪贴折压成型也能做出很多富有造型变化的建筑模型。2.看一看、拆一拆、学一学。3.学生代表简单演示制作过程并总结制作方法:折——粘——剪——整理成型。三、自主创作:1.提出作业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合适的纸张,集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制作一件或多件建筑模型进行组合拼装。(2)注意加入自己独特的构思,设计出富有个性的作品。(3)巧妙运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或其他小饰品进行点缀。(4)制作的同时注意周边的环境卫生。2.学生自由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四、展示评价:1.完成创作的小组同学将作品摆放至“展台”,和其他小组的作品组合成建筑群。2.自由欣赏参观,引导学生从造型的独特性、色彩的搭配等方面来评价作品。五、拓展延伸:第3课俯瞰山川教学目标: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教学重点:改变视觉角度,并能学会俯视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俯视的表现方法。教学准备: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25 一、导入二、感受欣赏结合教材和课件,对比欣赏、分析评述祖国各地的航拍美景。1.欣赏《中国地形图》了解俯视在地图绘制和运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2.欣赏《黄河弯道》的整体与局部感受俯瞰全局的大气磅礴,再近观局部的细节变化。3.对比欣赏江南小山与大西北的群山,感受江南小山的隽秀可爱以及大西北群山的雄伟险峻。4.对比欣赏自然地貌和农田,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工地貌的壮观景象。三、对比分析1.结合教材中的小训练,对比分析对同一组石头不同角度的观察效果和感受,加深对平视和俯视现象的认识和了解。2.看一组照片,师生交谈感受。四、欣赏评述1.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2.欣赏老师带来的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五、拓展运用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艺术表现的领域,通过欣赏10页下边的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欣赏,升华学生对俯视的理解和体验,使学生产生艺术表现欲望。1.摄影作品欣赏:用俯视角度拍摄的《流动的长城》给你什么感觉?2.作者是怎么表现出俯视的感觉的?3.如果这些画面采用平视角度来画,效果会怎样?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第二课时一、欣赏感受: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2.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25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二、交流尝试:1.信息交流:(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学生边说,老师边指导学生选择书中图片资料并适当演示)3.限时尝试绘画。三、对比分析: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1.找别扭。(1)教师演示画一画,学生找别扭。(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说说你的理由。(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次,有主次。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第三课时一、创作评析:1.学生继续作业。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二、拓展运用: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效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如:几米漫画作品欣赏。问: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作业时间不够,可延长25 第4课画坛巨匠教学目标: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毕加索相关生平故事及艺术风格。能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分析、探讨在过程中渗透的相关美术术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教学重点:了解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并能简单评述作品。教学难点:评述美术作品。教学准备:课本、笔、纸等,如果要体验国画,还应准备国画相关绘画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的作品,学生欣赏。提问: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些什么?请你描述。看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二、了解画家及生平。1.教师对齐白石生平作简介。2.讲讲有关齐白石的故事。(1)齐白石画虾。《群虾》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2)齐白石画花鸟鱼虫的小故事。3.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尝试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5.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1)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2)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三、评述过程1.帮助学生进行评述归纳。25 2.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四、拓展过程1.为学生介绍相关网址,推荐相关书籍。2.欣赏齐白石的其他作品。第二课时一、欣赏感受:1.赏画导人2.出示毕加索的作品,学生欣赏。教师小结:毕加索是世界画坛巨匠,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3.揭示课题:画坛巨匠——毕加索二、交流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整合相关信息。l.关于画家你知道些什么?2.关于画家的作品你知道些什么?教师小结——并简介毕加索的生平、艺术风梅及艺术成就,讲述有关故事。三、欣赏评述:1.出示作品《格尔尼卡》,引导学生欣赏,进行直观描述。————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些什么?请你描述。看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2.教师简介3.引导学生围绕“毕加索是怎样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问:画面的形象是完整的,还是支离破碎的?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为什么没有色彩?画家想表现什么?画面不同的形象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牛代表什么?马的嘶鸣象征什么?地上的战士为什么手执断柄的剑?你能找出画中哭泣的母亲和从楼上跳下的人吗?画家借此表现什么?4.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四、模仿、体验:尝试用立体派手法将静物、动物、人物形象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成一幅画。五、学习评价:25 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体验国画时,可延长1个课时)第5课音乐会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一首诗、一幅画、一段音乐可以融入人生命的节奏,展现人类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排列与组合将产生不同的效果。2、怎样将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排列与组合更有艺术性。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图片、音乐。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尝试作业1.一段节奏有起伏变化的乐曲中,学生随意用纸简进行排列组合,表达对乐曲的感受。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拼一拼,摆一摆,看一看,使学生在制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3.学生提出创作难点,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运用什么方法来制作。难点:纸筒怎样组合,才能既有起伏又美观?怎样将纸筒黏合牢固?(录音机播放乐曲。)二、方法指导1.教师示范(1)基本形的制作:将方形纸卷成纸筒。(2)把准备好的基本形摆一摆,摆出有秩序、有规律的变化。(3)黏结方法、插接方法的演示。2.学生小结制作步骤(1)制作单体数个。(2)根据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25 (3)黏结要牢固。三、拓展思路1.出示三组用硬纸板切割制作成的立体构成作品。2.师:你觉得以上作品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3.小结:单体一致,但排列方式不同。4.拆掉一个作品,让学生重新排列。第二课时观赏教材1.把教材中的七幅图片分到七个小组。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2.学生评述。还可以让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该作品配上一段乐曲,哼一哼,感受艺术上的交融。二、再次作业1.播放《茉莉花》的乐曲,学生利用纸筒或纸片制作立体形,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三、评析作业1.欣赏、评析作品。2.学习迁移。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如: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场面和画面。多米诺骨牌,申奥会上的扇子舞,古人的书法等等。3.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图片欣赏。第六课:花瓶与水果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欣赏各种花瓶,感受工艺品的美。  2.根据花瓶的造型的几个部分及其变化设计花瓶。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瓶。  2.绘画纸,油画棒,水粉颜料,勾线笔,用水果包装网扎成的“菊花”。  3.花瓶范画一张,各种花瓶图案的范例若干。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25   1.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察。  ①这些花瓶漂亮吗?哪几部分最漂亮?  ②这些花瓶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花瓶有胖有瘦,有高有矮;花瓶口有的是平口,有的是花边口;花瓶颈有粗有细,有长有短,有的两边还有“小耳朵”;花瓶肚圆的、椭圆的,还有扁的,等等。二、探索创作  1.引导学生学习花瓶造型的设计。  ①出示范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②请1~2个学生运用将花瓶的主要组成部分(瓶口、瓶颈、瓶肚)进行组合变化的方法来设计花瓶。  2.引导学生学习花瓶图案的装饰设计。  ①引导学生观察花瓶上的图案,说说它们一般在花瓶的什么部位。  ②出示花瓶图案范例,引导幼儿欣赏。③示范用水果网扎成“菊花”印画花瓶上的图案。第二课时  一、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鼓励学生设计出新颖的花瓶造型和图案。  2.印花时要求幼儿注意优质画面的整洁。  二、讲评  将作品集中起来开一个“花瓶展览会”,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第7课兵马俑(活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25 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激情造趣、交流导入1.师生对话:师:有谁认识这个字——“俑”?它是什么意思?生: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像,如:陶俑、女俑等。2.导入课题二、观察分析研究讨论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1)学生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3)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3.观察陶俑(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第7课兵马俑(活动二)一、尝试制作、创造表现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3.教师示范。(1)团泥。(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25 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二、作品反馈、总结拓展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第7课兵马俑(活动三)教学目标: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激情造趣、导入课题1.师生交流: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博物馆的艺术珍品吧!二、观察赏析、描述评价1.展示“彩陶舞蹈纹盆”的实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彩陶盆形是什么样的?盆口与盆底有什么特点?2.这个彩陶盆是制作于什么时代?想像彩陶盆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什么样的情景?3.讲一讲它给你什么感受。三、探讨研究、学习借鉴1.展示四羊方尊(青铜器)、汉墓T型帛画(染织品)、玉凤(玉器)、彩绘陶鼎(陶器)等代表不同材质的珍品图片。2.学生分组,结合课前查询的相关资料观察研究,分析每一种艺术瑰宝的历史年代、尺寸大小、造型设计、纹饰特点、材质用途以及艺术感受。3.开小型报告会,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研究成果。25 四、观摩交流、相互评析1.各组把四种艺术瑰宝的纹饰描下来,要求精细美观。2.学生相互评价,师生一起讨论各种纹样的特点并列举代表作品。五、课后拓展、调查了解第8课光影变幻(活动一)教学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课题1.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板书,图片、铅笔、纸等。三、深入感知、巧妙联想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四、赏析作品、拓展思路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五、表现创作、总结评价25 第8课光影变幻(活动二)教学目标: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准备:有关资料、图片、立方体、铅笔、纸。教学过程:一、玩一玩1.展示《沙漠之鸽》等描绘建筑物的画,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建筑物是由哪些立体形构成。2.每小组分发积木玩具,分小组自由活动,用积木建房子,教师提出要求:(1)建筑物要美观,有特色;(2)建筑物要有稳定性;(3)给建筑物取一个名字;(4)观察建筑物各个方面的明暗变化。3.请小组派代表介绍“建筑物”。二、看一看1教师出示~个石膏立方体,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能画出几个面及其透视变化。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3.展示几何形体在光影中的塑造方法。4.教师总结:成角透视、明暗变化。三、画一画1.让学生尝试画出一立方体,按照左图的顺序,用铅笔皴线画出不同面上的明暗变化,将图例中三个图形对照,看看立方体的立体感有什么不同。2.教师总结:明暗变化能突出立体感。3.让学生画一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物,在每一块面上运用由弱到强、由淡到浓的明暗画法绘制,表现出建筑物的立体感。四、说一说1.同学相互交流在绘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与经验。2.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说说生活中的光影变幻。25 五、想一想1.提问:物体的明暗、光影是由于什么变化而产生的?物体的形体会不会发生变化?2.演示,用一盏灯从不同角度照一个圆球,观察其明暗变亿。课件演示圆球在不同角度光照下的明暗变化。第9课走向明天(活动一)教学目标:1、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母校纪念留言板,设计毕业留言册页。2、在设计活动中能表现出创意,能有意识地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3、体验即将毕业时与母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集体制作班级留言板。教学难点:能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表现出独到的创意。教学准备:手工树、胶水、剪刀、水粉、教师名字设计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畅谈感想讨论方案1.播放歌曲《上学歌》、《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前刚入学时的情景,谈谈即将毕业的想法、感触。2.讨论: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活动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呢?3.小结:可以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提供背景音乐和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成长的有代表性的照片。)二、欣赏评述探究方法1.欣赏各种美术字。2.欣赏设计独到、美观的签名。3.小组讨论: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你比较欣赏哪一种创意?4.学生以“留言板”为例,尝试设计。教师点评反馈。创意:是否有新意。字体:是否美观。字形:大小是否合适。色彩装饰:是否具有艺术性。25 三、延伸应用设计制作1.思考:你准备怎样设计自己的名字?关于自己的名字,你有什么样好的设计构想?2.比较欣赏:同一名字的几个不同效果的名字设计。活动安排: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全班同学一起来制作一块母校纪念留言板。4.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第二课时一、展示交流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名字剪贴在留言板上,组成一块班级留言板:1.谈谈自己的设计与想法。2.说说能吸引你的名字设计,并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3.教师自己设计的名字也贴在留言板上,留做纪念。4.集体出谋划策将“留言板”进行合理装饰,使其整体感觉更为美观。提供背景音乐:《友谊地久天长》。二、赠送体验配合班主任开展“走向明天”的主题班队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将“母校毕业纪念板”赠送给学校大队部。 第9课走向明天(活动三)教学目标:1、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制作母校纪念留言板,设计毕业留言册页。2、在设计活动中能表现出创意,能有意识地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3、体验即将毕业时与母校、老师、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设计自己的名字,集体制作班级留言板。教学难点:能运用美术设计与组合应用的形式原理,表现出独到的创意。教学准备:手工树、胶水、剪刀、水粉、教师名字设计等。教学过程:一、欣赏感受、导入新课l.引导学生观看自己小学的、中学的、大学的毕业留言册。25 提问:看完以后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2.学生漫谈。3.教师小结并回忆:二、观察分析、探究新知1.学生讨论制作留言册页的基本方法。剪贴照片:将照片贴在自己满意的位置。绘画装饰:运用“平面设计”的知识合理装饰。文字书写:写出自己的毕业感言以及对同学的美好祝愿。2.欣赏精美的毕业留言册页。走向明天(活动四)一、创造表现实践参与活动安排:设计几张毕业留言册页,贴上照片,写上毕业留言。活动要求,使学生能更明确活动要求。二、畅谈互赠体验真情1.整理装订毕业留言册,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装订方法进行装饰。2.畅谈小学六年以来你印象深刻的往事。3.谈谈对明天的期望。第l0 课小园艺师(活动一)教学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图片、纸、笔。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揭示课题二、欣赏引导25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2、互动交流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示范提示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三、自主创作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四、评价活动1.互相观摩。2.学生互评,说说同学的作品中一个突出的优点或最有创意的地方。 第10课小园艺师(活动二)教学目标: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教学重点、难点:1、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2、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图片、纸、笔。教学过程:一、随堂欣赏、导入激趣揭示课题:1.小结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园林建造的一般知识,并且尝试了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2.与学生一起欣赏苏州园林,一起感受中国造园史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同时为我们今天的学习活动积累素材,给予启示。二、感知材料三、合作学习尝试体验1.分组: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25 2.分工:分别设“艺术总监”、“建筑师”、“架桥师”、“花木造型师”等职务。3.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补充给各组,带动大家,共享材料。4.教师到各组与同学们共同解决造型、粘贴、拼合中的难题。 四、欣赏评价1.共同欣赏合作学习的成果。2.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对本组作品的艺术特点和集体创意进行介绍演讲。3.教师请各组同学在本组作品前拍照纪念,照片将贴在本班队角上,让这次同学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在队旗下,得到升华。五、课堂总结第11课给文章配画教学目标:1、了解给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2、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教学重点、难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资料、纸、铅笔。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1.出示三篇文章《草船借箭》、《我的妈妈》、《乡村傍晚》的片段依次把文章片段展示在大屏幕上。2.出示三幅画,提问:每幅画画的都是什么内容?3.请大家给这些画找“娘家”,将画和文章对应起来,并把画放置在相应的文章片段下面。4.揭示课题——《给文章配画》。二、启发引导1.提问:请大家看这三幅画,你为什么能一眼就看出它们分别是哪篇文章的配画呢?生:因为这些配画都画出了文章中的主要事物。25 2.从构图、描画景物、涂色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抓住文章中的形象化词语。三、教师示范方法指导出示文章片段,教师边讲解边示范。1.朗读文章,理解意思。2.找出要描画的景物,依次用横线标出。3.构图布局。4.逐个画景物。5.涂色第二课时一、作品欣赏1.欣赏学生作品。2.欣赏画家作品。3.欣赏较早的文学插图及现代的连环画。二、学生创作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出示作业要求)展示交流1.学生展示作品。2.台下学生根据展示的作品看图说文。3.看图说文与原文章的比较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