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三数学教案(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永威初中三年级数学教案(下)永威教案26.1二次函数(1)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画法.2.掌握函数图像的特征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本节课的目标是:请看投影.二:自学指导。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来自学。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2页-----3页,思考下列问题:1.理解并熟记二次函数的定义2.掌握二次函数一般式的写法。3.会根据实际问题列二次函数的表达式。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三:学生自学。1,学生看书,思考。
2、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紧张的自学。2,检测。6页练习1,2。3,1)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板书到相应位置。3)学生板演结束后,师问:观察黑板上同学的板演题,如发现有错误,可以上来更正,或写出不同的解法。4)学生用红色粉笔更正。四:集体交流,讨论,归纳。1)第一。二题同步进行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为什么?归纳:形如Y=aX2+bX+c(a≠0)的函数叫二次函数讨论:当a=0时,y=bx+c变成一次函数当a=0,c=0时,y=bx变成正比例函数2)第三题:(两个图像同步进行
3、)师:认为对的举手,并追问为什么吗?板书:函数的画法-----描点法对称轴-------Y轴38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永威初中三年级数学教案(下)顶点-------原点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当a>0时,开口向上,顶点是最低点,a越大,开口越小。当a<0时,开口向下,顶点是最高点,a越大,开口越大。五、作业。16页123六、教学后记26.1.2二次函数的画法学习目标:1、会画二次函数的图像2、掌握函数图象的特征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次函数本节课的目标是:请看投影.二,自学指导。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
4、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来自学。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4页-----6页,思考下列问题:1会画二次函数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指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确定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2通过例子和探究的学习,掌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38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4检测。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化出函数Y=X2,Y=12X2Y=2X2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三。学生自学。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紧张的自学。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板书到相应位置。3)学生板演结束后,师问:观察黑板上同学的
5、板演题,如发现有错误,可以上来更正,或写出不同的解法。4)学生用红色粉笔更正。四。集体交流,讨论,归纳。1)第一。二题同步进行认为队的请举手,并追问为什么?38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永威初中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归纳:形如Y=aX2+bX+c(a≠0)的函数叫二次函数讨论:当a=0时,y=bx+c变成一次函数当a=0,c=0时,y=bx变成正比例函数2)第三题:(两个图像同步进行)师:认为对的举手,并追问为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函数图象的画法。板书:函数的画法-----描点法1、列表2、描点3、连线对称轴-------Y轴顶点---
6、----原点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当a>0时,开口向上,顶点是最低点,a越大,开口越小。当a<0时,开口向下,顶点是最高点,a越大,开口越大。五、作业。14页34六、教学后记:26.1.3二次函数Y=aX2+k的图像(1)学习目标:会画二次函数Y=aX2+kY=a(X-h)2的图像并掌握性质。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本节课的目标是:请看投影.二,自学指导。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按照自学指导来自学。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6页-----8页,思考下列问题:会画二次函数
7、的图像,并能根据图像指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确定抛物线的最高点或最低点。8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三。学生自学。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紧张的自学。2.检测。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化出函数Y=x2+1,Y=12x2+1Y=2x2+1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做。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板书到相应位置。3)学生板演结束后,师问:观察黑板上同学的板演题,如发现有38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永威初中三年级数学教案(下)错误,可以上来更正,或写出不同的解法。4)学生用红色粉笔更正。四。集体交流,讨论
8、,归纳。1)7页练习: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为什么?归纳:对称轴-------Y轴顶点:(0,k)平移后表达式Y=aX2+k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当a>0时,开口向上,顶点是最低点,a越大,开口越小。当a<0时,开口向下,顶点是最高点,a越大,开口越大。师:认为对的举手,并追问为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