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微课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微课教学设计

ID:41405648

大小:331.51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8-24

《认识图形》微课教学设计_第1页
《认识图形》微课教学设计_第2页
《认识图形》微课教学设计_第3页
《认识图形》微课教学设计_第4页
《认识图形》微课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认识图形》微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认识图形》微课教学设计靖远师范附属小学陈慧艳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起名、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这几种图形。教法:演示法、观察法。学法:小组探讨。教具准备: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课件。教学过程:······二、探究新知(一)给实物分类师:小朋友们也拿来了许多物体,想不想给他们分分类。1、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分类结果。师: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师: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

3、生3:我们组是按形状分的,分成了四类。师:你们说得很棒!也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也按形状分一分,分成四类。师:老师也是按形状分的,请看大屏幕,和同学们分的一样吗?(课件出示四类实物)(二)给图形起名字。师:能不能给他们没人起个名字?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汇报起的名字。第一类叫什么?生:正方体。(课件出示“正方体”字样和图形,和前面的正方体实物放在同一个方框里。)为什么叫正方体?生:因为方方正正的,所以叫正方体。第二类叫什么?生:长方体。(课件出示“长方体”字样和图形,和前面的长方体实物放在同一个方框里。)为什么叫长方体?生:因

4、为长长方方的,所以叫长方体。第三类叫什么?生:圆柱。(课件出示“圆柱”字样和图形,和前面的圆柱实物放在同一个方框里。)为什么叫圆柱?生:因为圆圆的像柱子,所以叫圆柱。教师拿出几种不同的圆柱让学生判断,并总结出圆柱有高的、有矮的、又粗的、有细的。教师再拿出一个不是圆柱的纸杯,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生:圆柱的上下是一样粗的。第四类叫什么?生:球。(课件出示“球”字样和图形,和前面的球实物放在同一个方框里。)(三)玩耍图形,体验特征。师:同学们想不想玩一玩这些图形?现在我们就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推一推、滚一滚这些图形,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觉。赶

5、快行动吧!学生小组活动,每小组的学生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摸摸、看看、玩玩、说说。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玩。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在刚才玩的过程中,你最喜欢玩什么?为什么?师:你还有什么发现?(学生发现多少说多少.)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几种图形?······《圆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靖师附小李有彩主题名称«圆的面积>>选题意图圆作为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与学生头脑中熟悉的由直线段围成的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差别比较大,如何求圆的面积,学生感到很茫然。让学生借助微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对此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弥补操作与想象的不足,让学生真切地看到自己

6、想象的过程,充分体验了极限思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适用对象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通过猜测,操作、验证、讨论、归纳,使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2、方法与过程目标: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对圆面的剪拼,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的能力,渗透极限思想。预计时间(不超过10分钟)微课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这个微课我们将学习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师:什么是圆的面积呢?圆的面积如何计算呢?圆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呢?开门见山,让学生清楚微课

7、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二、探索尝试,体会转化。师: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大家可利用昨晚把圆剪开后,拼成的图形展示一下,看看发现了什么?全班汇报交流:通过第一次探究,学生产生三种很有价值的思路,即通过折一折,把圆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即通过剪拼把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近似的梯形。教师设计了“你们发现这三种方法的共同点了吗”这一关键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反思,达到渗透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三、再次探究,体验极限。师:我发现一个问题,不管是折成的三角形,还是剪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都不是很像,怎样才能更像呢?(1)交流

8、再探。师:如何让扇形的面积更接近三角形呢?引导学生进一步折叠,让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