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

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

ID:4138921

大小:431.3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9

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_第1页
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_第2页
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_第3页
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_第4页
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6卷第3期(2001)■音高竹子拒V

2、01.6No.3(2001)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鼠彦哉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从孝的形成发展来进行分析,原始人尊老养老的观念对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周代孝观念的基本形成,经过先秦诸予的丰富与发展,汉代“以孝治天下”使孝具有了政治意义.唐代以后对孝的异化,使孝演变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孝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关键词:孝道思想孝文化演变中图分类号;B8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D8-9020(2001)0l-099·04尊老

3、爱幼,孝敬父母,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三代以来,孝道这个中华民族美好的传统道德,历经周代的总结,先秦的发展,汉代的改造,宋元的异化,逐渐演化成为“忠君”的御用工具。本文旨在对孝道文化作一梳理,目的在于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肃清封建残余,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一、孝道观念的形成在原始社会时期:奉养老人是氏族全体成员的共同行为。从有关资料来看,人死后,葬于公共墓地,并在其身旁陪葬有日常工具、生活用品和装饰品,甚至还有粮食。这意寓着死去的人能够享用到生前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反映了原始人朴素的敬老养老的思想感情。《礼记·礼运》篇中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4、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同社会,正是原始社会氏族大家族里人们的尊老爱幼的美好情操的真实写照。这些朴素、原始的观念对于孝道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婚姻制度由原来的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这样社会的基层细胞家庭产生,社会劳动由集体性劳动向家庭性劳动转变,而对上一代老人的奉养,也由原来氏族社会中全体成员共同承担变为个体家庭的子女承担。《礼记·礼运》篇中所描绘的“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小康社会图景,充分反映了私有制的发展对原来“大同

5、”社会的冲击,从原来的共养制向以家庭为核心孝养老人者主体的变化。甲骨文中的“孝”字,像一位长着长发的老人,金文“孝”字的上部,则似一位面朝左,长着头发的驼背老人,身前一子,以头扶持着老人。‘说文解字》日:“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其本义在反映了老人与子女之间存在的血缘亲情关系的同时,也反映了子女对老人具有瞻养的责任。“孝”字的出现,标志着孝道观念的初步形成。西周社会。孝道观念的内容得到具体的深化、充实和扩展。如《周书·微子之命》称赞微子启“恪慎克孝”。《周书·蔡仲之命》称蔡仲“惟忠惟孝”。《周书·酒诰》载有周成王封康叔、周公做《酒诰》戒之,具体谈及对

6、父母的孝养。《尚书·牧誓篇》将纣王轻视废弃祭祀祖先,列为周武王出师伐罪的籍口之一。总之,社会发展到周代,孝的伦理道德观念已经基本完备了,具体化了,孝受到人们广泛的称赞,并认为孝会带来福气。孝道的内容包含有两个层次。一是对在世父母的孝养,二是对亡去的父母、先祖的孝,包括祭祀、守孝、追孝等,对死人的孝是对活人孝的延展,是利用孝道思想对同亲同族血缘进行·99·万方数据v01.6No.3(2001)周彦新:试论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演变第’6卷第3期(2001)巩固的一种有效方式,从而形成了完备的孝道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二、先秦诸子对孝道文化的发展孝作为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

7、一,受到先秦诸子的重视,他们留下来的言论,成为我们了解、研究先秦孝道思想的宝贵资料。管仲日“惠者,主之高行也。慈者,父母之高行也。忠者,臣之高行也。孝者,子妇之高行也。故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主惠而不解则爵禄至,子妇孝而不解则美名附。”在这里管子将妇子的“孝”与君主的惠,父母的慈,臣子的忠相提并论,列为四大美德之一。齐景公欲厚葬投其所好的梁丘,晏予谏道:“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妻专其夫,谓之嫉妒。事君之道,导君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候,谓之忠;为子之道,导父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见《晏予春秋》卷二

8、内篇谏下第二)。在晏子看来,那种能够劝导君主,亲于父兄,礼待臣下。惠施百姓,讲信义于诸侯的人才算忠臣,能够劝导父亲慈爱各个子女。对朋友诚实守信用的人,才算孝子。墨子认为“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是以仁者誉之”(见Ⅸ墨子》卷四兼爱申第十五)。只有父慈子爱,兄友弟悌,才是兼爱天下人的仁者。反映了普通老百姓以家庭为核心的孝道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见《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孟子并未拘泥于禀告父母才能娶妻的枝节问题,而是从为了生子有后,从传承子嗣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