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5&/>&)?,1(#"@,(*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谭洁(南开"> 501%>5&/>&)?,1(#"@,(*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谭洁(南开" />
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

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

ID:4138811

大小:242.7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29

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_第1页
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_第2页
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_第3页
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_第4页
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年$月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卷第*期+,-./01,23-4&56/57&.859:(;<51,8,’<:0/=%,>501%>5&/>&)?,1(#"@,(*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谭洁(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DC)[摘要]本文从先秦两汉的历史背景着手,具体探讨了在从“百家争鸣”走向“独尊儒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的嬗变轨迹,指出经过汉儒的整合,孝“德”无论是在内涵、外延还是社会功能上都较古代宗法社会时期有了大的飞跃,并对这一时期孝道观内在的三大矛盾进行了

2、总结。[关键词]孝“德”;孝道观;内在矛盾[中图分类号]EF![文献标识码]G[文章编号]C""CABD$$(!""#)"*A""*!A"*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是我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也是由分裂变革走向统一稳定的时期。深刻的社会变革,发展的科学技术,必然带来思想文化领域的活跃。春秋末年开始的学术争论,通过学派的分化、思潮的激荡而得到理论上的繁荣发展,至战国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先秦诸子围绕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名实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论辩,而孝道观也是主要内容之一。一、汉儒对先秦诸子孝道观的整合儒家学

3、派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派。它通过阐发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道德观念,旨在建立以“仁”为中心的伦理思想体系来宣扬其政治抱负。由于“仁”学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周礼”,因此,维护宗法制的孝道观遂成为“仁”学的根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HCIJ;!K“孝”德也成为中国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受到广泛的关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传统的“孝”德无论在内涵、外延,还是在社会功能上,都较古代宗法社会时期有了大的飞跃。至汉代,经过儒生们的不懈努力,古代宗法制下产生的孝道观,开始趋同于“独尊儒术”,而作为

4、家庭个人道德德目的“孝”,也一跃上升为社会伦理规范,并打上了政治化、宗教化的烙印。这其间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孝”德内涵的丰富由于“孝”德的施予对象是“亲”,因此,儒家学派力主“笃于亲”以维护封建等级制,指出L“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HCIJ;*BK“笃于亲”的“孝”德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关系到子女如何善待父母;二关系到子女如何期待自己。就第一个方面而言,“孝”亲的首要条件是子女赡养父母,使其吃饱穿暖。“能养”的最初理解,停留在使父母衣食无忧这一物质表层,儒家学派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

5、有养。不敬,何以别乎?”HCIJ;$K的意识,将“敬”引入“能养”之中,提高了对“孝”德的要求,认为情感上的尊敬比物质上的侍奉更为重要,从而将对“养”的认识推进到精神层面,提出L“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H!IJ;!C*K“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H#IJ;F!K体现出社会发展中人的文明程度提高,对精神满足和道德自觉有了进一步的需求。其次,是子女对父母尽终。父母死后,好好地安葬,并且经常祭祀。与墨家学派主张“节葬”和道家学派主张“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HBIJ;BF$K的观念不同

6、,儒家学派重视丧葬,有“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H!IJ;CF$K之说。祭礼的要求也不少,最关键的是要有敬意:“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H*IJ;#MK善待父母,其依据的标准是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HCIJ;FK生,事之以礼,就是要关心父母的饮食起居,“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H*IJ;#K;要不违父母意志,顺承父母颜色,“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微谏不倦,听从而不怠,欢欣忠信,咎故不生”H#IJ;FCK等等。死,葬、祭

7、之以礼,发展至汉代,具体[收稿日期]!""!A"$A!B[作者简介]谭洁(C$DCA),女,湖北应城人,孝感学院讲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第!期谭洁:论先秦两汉孝道观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规定为:“哭不!,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配簠簋而哀戚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可见,在我国,对“礼”的推崇是随着封建历史发展进程而不断增强的,它从人们日常的一言一行着手,具体化的同时也更加规范化

8、。就第二个方面而言,首先,子女应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躯也”"*$。战国末,“孝”德被泛化,认为“孝”体现于一切德行,一切德行又归之于“孝”的思想,其理论出发点正是以子女为父母之“遗躯”。因此,“孝亲”的第一步从保全身体做起:“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