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84263
大小:381.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8-23
《如何学习新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学习新闻美国有约瑟夫·普利策,中国有邹韬奋。记者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传承者,本身就是一部历史,一座丰碑。毛泽东说:“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韬奋精神成为中国记者永恒的信仰归宿。现当代史上有一个叫人难以忘怀的名字----穆青,他是人民的好记者。他在新华社做了35的副社长,10年的社长。但他的身影却经常出现在穷乡僻壤、田间地头,写出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等一系列至真至诚的新闻通讯,感动了几代人,给记者这个名字赋予了特殊的内涵。60年笔耕不辍,耄耋之年仍坚持基层调研
2、采访。2003年10月11日后,当我们生死相隔,怀念起他时,总有千言万语和无限崇敬。我想,穆老今世虽有不少遗憾,但不悔做记者的信仰却是永恒的。有太多平凡记者的名字不被人熟知,但他们却用尽一生执著于自己的选择。他们日夜同时间赛跑,苦钻街巷,深入偏远山区用生命谱写了真实的感动。新华社摄影记者周文广就是其中的一位。2005年11月7日他在赴邢台矿难现场采访途中,所乘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周文广受伤住进医院后,经全力抢救无效,永远离开了他未完成的事业。11月8日是中国第六个记者节,在这一天又会有多少记者在死亡线上挣扎或逼近,没有人知道。中国人
3、有位老朋友—埃德加·斯诺,一个陪伴中国民众走过抗战岁月的美国记者,在生前说:“我爱中国,我愿死后,把我的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他了解中国、喜欢中国、并乐于用生命的笔记录中国革命的真相,让世界了解中国。他就是那个牵线人,那个乐之者。时光荏苒,中国的记者们依旧执著于生命的选择,将激扬的青春奉献于新闻事业。还记得,革命时期邵飘萍的:“余百无一嗜,惟对新闻事业乃有非常兴趣,愿终身以之。”的人生宣言,军阀的迫害让他40岁就终止了经营兴趣的机会;还记得,无菌病房里年轻女记者许菊的:“我愿行走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倾听城市跳动的脉搏
4、,记录下时代的最强音……”,白血病让她昔日的事业成为奢望。生与死,一线之隔,线的两端是两个世界。《大公报》记者说:“工作第一,生命第二。”对生命的渴求竟不及对事业的忠诚,怎能不让人震撼?记者前辈的荣光让这个职业有了“无冕之王”的美誉,而谁又曾真切地想过,他们是挣扎在正义与邪恶、生与死亡之间的勇士!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品质社会责任感同情心进取心坚持不懈不断置疑不断求证勇敢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报人守则》:“新闻事业是神圣的事业”为公众服务的目的公正客观的态度求真求实的观念超然独立的地位廉洁不贪的作风——沃尔特.威廉(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创
5、建人、首任院长)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的命运负有特殊责任社会责任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生命的终极动力中国风云记者王克勤曲长缨赵世龙陈峰美国NBC记者阿内特《华尔街日报》南亚分社记者DanielPearl为了解伊斯兰极端分子仇恨美国的原因而蒙难!被绑架中另一种人:《海南特区法制报》实习记者的邓明宇、刘胜广 山西繁峙矿难中11名记者来信受贿同情心真正的记者必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关注和同情不幸者,无辜者,需要救助的者,弱势群体、儿童、妇女、老人。赵世龙:对广州市长洲戒毒所强卖戒毒女为娼案进行暗访披露,协助警方揭出“戒毒所”真相EllenWhi
6、tford(TheNorfolkVirginian-Pilot)进入一家黑诊所,主动让自己接受检查,并准备堕胎!为证实一个线索:这里对未怀孕的女性也实施堕胎手术!正义感让我们记住普利策!1883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Pulitzer)对纽约《世界报》的职员提出下面的要求:报纸将永远为争取进步和改革而战斗,决不容忍不义或腐败;永远反对一切党派的煽动宣传,决不从属于任何党派;永远反对特权阶级和公众的掠夺者,决不吝啬对穷苦人的同情;永远致力于公众福利,决不满足于仅仅刊登新闻;永远保持严格的独立性,决不害怕与坏事做斗争,不管这些
7、事是掠夺成性的豪门权贵所为,还是贪婪穷人之举。把无赖的政界、有钱的偷税者、受警察保护的赌博集团和营私舞弊的公用事业作为主要的批评对象。勇敢新闻不是怯懦者从事的职业!记者需要具有采访消息的高昂而坚定的信心!世界报业协会2007年6月3日指出,过去半年期间,全球共有59名新闻工作者殉职,地点大部分在伊拉克和中美洲、南美洲。亚利桑那事件1976年6月2日,菲尼克斯市,美国《亚利桑那共和报》的记者唐·伯里斯(DonBolles)走出一家旅馆,一个报料者打电话说要在这儿向他提供有关土地诈骗阴谋的消息,却迟迟没有露面。他钻进汽车,刚刚发动油门
8、,突然一声巨大的爆炸响,伯里斯倒在一片血泊中。在此后的10天里,外科医生锯掉了他的双腿和一条胳膊,却终究未能挽救他的生命。“1976年冰凉的文字,寒冷刺骨的一天。一个记者在菲尼克斯市的闹市区被残暴地炸死。就因为他是一个调查记者,正在调查土地诈骗和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