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诗歌比较

中西哲学诗歌比较

ID:41379733

大小:299.01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23

中西哲学诗歌比较_第1页
中西哲学诗歌比较_第2页
中西哲学诗歌比较_第3页
中西哲学诗歌比较_第4页
中西哲学诗歌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西哲学诗歌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西哲学、诗歌比较作者艺术形式(列举)建筑、美术(眼睛)影视、音乐(眼睛、耳朵)哲学、诗歌(脑袋、嘴巴)共同:由感官到心灵对艺术的认识——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艺术就是:对作品中的真理的创作型保存。因此,艺术就是真理的生成和发生。艺术的本质是诗。作为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艺术就是诗。不光作品的创作是诗意的,作品的保存同样也是诗意的,只是有其独特的方式罢了。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艺术形式的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美影视作品是艺术形式的综合,美而哲学也包含着大美,是无声的音乐,

2、抽象的美艺术可以随时随地都可能存在,正如情人眼里出西施,艺术就是人们眼中的情人中西哲学比较严复梁启超王国维胡适冯友兰钱锺书中西哲学比较1.非宗教哲学与宗教哲学(人本哲学与神本哲学):中国的哲学产生与迷信、宗教没有直接必然联系,而西方哲学就是宗教哲学;中国的哲学多教人处世道德,而西方哲学则强调原罪与赎罪2.非逻辑思维习惯与逻辑思维习惯;非因果与因果中国的哲学多从具象、直观感觉出发、直觉思维,讲究顿悟;而西方哲学的着眼点是抽象、理性的,从逻辑上推理中西哲学比较3.侧重点:中国哲学侧重人伦政治,西方哲学侧重科学思维中国的

3、哲学更有人情味儿,中国的人情社会文化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4.天人关系与人人关系:和而不同与相异冲突,柔性与刚性中国的哲学:德,太极图;西方哲学:法,两半圆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且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中西哲学比较4.内向含蓄与外向直率中西诗歌比较表现形式:重意象造境与重想象模仿中国诗歌的写意与中国画写意统一,从整体上把握表达效果中国古代哲学和诗学都非常重视对意和象的关系的探究,《周易》和《庄子》可谓古代意象论的

4、源头。《周易》中往往以卦爻之“象”来占卜吉凶祸福,所谓“八卦以象告,”“《易》者,象也;象也者象也。”“是故《易》者象也”(《周易·系辞下》)。可以说,《周易》是从认识论上奠定了意象说产生的哲学基础。中西诗歌比较而其中关于意、象关系的集中论述,则见于《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言。’……”就是说,“言”与“意”是不能被人们完完全全地表达出来的,而“圣人”则通过设“象”来加以表达。中西诗歌比较庄子作为哲学家和文学家,多次涉及言、

5、意问题:“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斫轮,徐此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庄子·天道》)他在对“不可言传”之“意”上是通过取“象”设喻来传达的。中西诗歌比较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则首次将“意象”运之于对文艺现象的认识:“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

6、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也。”司空图论诗则专注于意象和风格,他在《诗品·缜密》中说:“意象欲生,造化已奇。”强调意象创造要巧夺天工,以奇取胜。中西诗歌比较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说温飞卿《商山早行》时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诗“不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正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中西诗歌比较在德国浪漫主义文艺运动中,康德提出了重要的美学范畴“AsthetischeIdee”,朱光潜先生根据这一概念的希腊之原意,把它译为“审美意象。”康

7、德指出:“我所说的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不是具象,是虚的)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它能引人想到很多的东西,却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达出来,因此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表达情感:简洁含蓄与直接热烈使用修辞:比兴与隐喻针对莎士比亚《维70纳斯与阿童尼》中的两行话:“Look!Howabrightstarshootethfromthesky;/SoglideheinthenightfromVenus’eye”(看吧!一颗明星在空中匆匆滑过,那天夜里他在爱神的眼中一闪而没。)柯勒律治评论道

8、:“多少意象和情愫在此汇聚,不露斧痕,天衣无缝,阿童尼的美貌和迅速飞逝,痴情凝眸者的渴求和绝望无不见于此端,还罩着一抹淡淡的理想化的色调。”内含手法:中国诗歌将物态人情化,人情物态化,情理交融谢谢欣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