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联系与发展的范畴体系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范畴体系

ID:41366452

大小:1.36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8-23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范畴体系_第1页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范畴体系_第2页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范畴体系_第3页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范畴体系_第4页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范畴体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联系与发展的范畴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世界联系与发展的范畴体系——主体把握客体的基本环节客体—对象存在—事物存在是客体作为对象的第一个规定性,抽象存在事物,是具有个体性的具体存在质——量同一性,即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规定性差别性一——多“这个”的进一步具体化本质—现象内容—形式实体—属性一存在和事物(一)存在存在即“有”,与“虚无”;意识之外的存在,即客观存在;观念的存在。“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一种非现实的、非感性的,只是思想上的即只是虚构出来的存在物,是抽象的东西”,“被抽象的、孤立的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马克思“有,纯有,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规定。有在无规定性的直接性中,只是与它自身相同

2、,而且也不是与他物不同,对内对外都没有差异”。“存在或有可以界说为‘我即是我’,为绝对无差别性或统一性……”——黑格尔《逻辑学》(二)事物:对象在现实中既有共性又有差别性的统一具有个体性的确定性的存在。凡是构成人们的认识对象,包含差别性和同一性的确定的存在,都是事物。一个实物、一类实物;属性和关系;观念和思想。二质和量(一)质某物之所以是某物而与它物相区别的规定性。作为对象存在的事物是一种有限制的确定存在。质是对象的还未分解的属性、特征的总和,它以事物的全部具体特征表现着事物的规定性。(二)量表示事物的等级、程度、规模、范围的规定性。量表现的是同质事物之间的关系。量和质同时存在;在认识过程

3、中质在量先。量是比质更高、更接近事物的本质认识的范畴。量是连续性和分离性的统一。表现为内涵量和外延量两种形式。(三)质和量的关系质与事物的存在时直接同一的,是对存在的直接限制。质具有不可比较性,量可以。相互依赖,在统一中存在。互相转化:质量互变规律。三一和多(一)涵义可分性与不可分性;“一性”即事物的自身同一性,“多性”即各个有别的“一”之间的差异性;(二)适用场合从对象的存在看,表现为:质和量之间的关系。从对象的构成看,某一对象的各个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多”,这些要素的统一所构成的事物的整体是“一”。从对象的属性看,同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是“一”,事物之间的个别性、特殊性是“多”。从对

4、象的量上看,数即是一和多的统一。(三)关系互相包含,互为前提;否定性的自身关系;内在统一,其中每一方都把对方作为在自身本质规定的内容包含于自身之中。四本质和现象(一)涵义本质:决定客观事物具有各种表现的根据,是客观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现象:本质的表现形式,是通过经验的、感性的认识可以了解到的客观事物外部的特性和特征,是客观事物外在的、比较活动异变的方面。(二)区别与联系本质是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现象中的根据,而现象则是本质的个别的表现;本质作为现象的基础,贯彻于现象中的一般性的东西,是比较单纯的;而现象中则包括整个现实,现象比本质、规律更丰富。本质是比较稳定、平静的东西,现象则是比

5、较不稳定、不平静的东西。(三)全面看待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在现实中,本质和现象总是结合在一起的。“否定肯定关系”——黑格尔真象与假象从现象入手认识本质(三)本质和现象的客观性否认本质的客观实在性——现象论承认本质的客观实在性——唯心主义;马克思哲学的观点: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现象只是感觉的总和”;罗素:“科学只赢记述各种现象、科学的抽象本身并不是什么现实的本质的反映,根本不必要去寻找什么不存在的形上的本质”;波普尔:本质不过是根本不存在的“幽灵”;语义哲学:“唯一实在是词的结构和组合”(我们所碰到所研究的)雅斯贝尔斯:整个世界不过是“虚幻的假象”柏拉图:理念作为世界的最后本质是

6、独立存在的、永恒的。桑塔亚娜:本质是永恒不变的。新托马斯主义:上帝这一超验的实体才是唯一实在的本质。黑格尔:本质是精神性的绝对理念。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只在于反映事物内容深浅的不同,认识程度不同,并非真实和不真实的区别。二者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在对立统一中才有真实性。事物的本质作为思维把握的对象,是贯穿在现实中的客观的东西。只有透过现象才能达到本质。五内容和形式(一)涵义内容:事物构成要素的总和;形式:事物构成要素的结合方式或结构方式。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二)关系内在统一的关系:任何形式总是特定内容的形式;任何内容只有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存在。区分的相对性地位不同:内容是主导,形式依赖内容形式

7、具有自身独立性六实体和属性(一)涵义属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感性特质经思维抽象出来的一般性质和规定;实体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二)作为认识的对象,实体和属性均可单独存在。实体是具有独立不依的自存性,它是属性的载体,属性必须依附于实体才能存在。实体是变化的主体,属性的变化只能发生在主体身上。二者的地位和意义不同:实体是认识的基本对象,是认识的目的;属性则是认识的从属目的。(三)几种误解实体≠“抽象存在”实体≠“属性的聚合”实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