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65254
大小:236.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8-23
《《中国婚姻家庭史》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婚姻家庭史西周时期婚姻制度P31在西周典型的宗法政治体制下,婚姻、家庭、继承制度具有明显的宗法特征。西周宗法性婚姻、家庭、继承制度为秦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效仿、采纳根据宗法制度.婚姻的目的在于延续宗法血脉,“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宗法制度注重亲疏,嫡、庶的区别。为明确嫡庶,西周实行一夫一妻制。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女宾),有妻,有妾”;“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但所以妻妾中有明确的嫡庶区别。明媒正娶的嫡妻只有一个。不得以妻为妾,也不能以妾为妻。P31经过长期的人类
2、生育史,人们发现.相互具有血缘关系的男女若缔结婚姻关系,其产生的后代在体力和智力上多出现残缺。因此.西周时期已明确禁止有血缘关系者缔结婚姻。同姓不婚原则的实施,还有社会、政治目的。异姓男女通过婚姻关系,联结两姓宗族,进而扩大对外联络,壮大宗族力量。P31“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婚姻关系的成立,必须得到家庭与社会的认可。就家庭而言,首光必须经父母同意,没有父母盯同意,男不得婚.女不得嫁。就社会而言,男女缔结婚姻,必须经媒人说合。由媒人沟通男女家庭,选择门当户对之人。这一原则,为后世听沿用,形成“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制度。婚姻关系的
3、成立.须履行一定仪式。后人总结西周婚姻关系的成立,须经过六个步骤.即所谓“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P31家庭制度家庭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首先,夫妻之间地位不平等。中国传统社会对妇女的“三从、四德”要求在西周时期已初步形成。其次,父母与子女之间地位不平等父母对子女享有教令权;做子女者,必须履行“孝”的法定义务。父母在世,子女不能享有独立的财产权。P32女子“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继承制度西周继承制度,在财产继承与身份继承方面分别实行不同原则。在财产继承方面一般实行诸子均分制。在身份及祭祀继承方面,则实行嫡
4、长子继承制,即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贵族的身份特权,只有其嫡长子享有法定继承权。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其祭祀祖宗的主祭权,也确定只有嫡长子方能继承。财产继承方面的诸子均分制,表现了私有制下血缘家庭兼有生产、生活单位的特点。而身份、主祭权方面的嫡长子继承原则,则既顾及身份、主祭权的不可分性,更避免因争夺身份、主祭权而导致诸子相互残杀的局面,因而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两汉时期“亲亲得相首匿”所谓“亲亲得相首匿”,是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亲属之间,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此类容隐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
5、责任的制度。“亲亲得相首匿”制度是中国占代法律因血缘关系而影响定罪与量刑的最突出的反映,也是中国古代法伦理特色的典型表现。亲属之间犯罪后相互包庇.是儒家的基本伦理要求之一。孔子曾说:“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矣”。秦代深受法家法治主义及国家至上原则的影响,因而鼓励告奸。西汉中期以后.儒家思想开始冲破原有的樊篱而影响整个社会,亲属相互为隐的观念随之为当时社会所接受,正式成为一种法律观念。汉宣帝时正式下诏:“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患优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
6、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许上请廷尉以闻。P87自此以后,亲属相容隐即成为正式法律规范,在中国古代沿袭存在了两千余年。总之,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制度确立的基本标志的汉律,其特点在于开始把儒家听倡导的礼义规范纳入法律法令之中,把儒家的经典条文化和法律化,把维护以“亲亲”、“尊尊”为核心的社会政治等级秩序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客观上,传统法律制度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制度如“亲亲相隐”、“上请”等都已经初步形成,“十恶”、“八议”制度也已开始萌芽,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逐步确立了儒家思想在立法和司法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法
7、律特别是刑事立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P87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制定罪与留养制度服制定罪依服制定罪是晋律首创.目的在有些犯罪,如“峻礼教之防”它是指亲属间的犯罪,据五等丧服所规定的亲等来定罪量刑。尊长杀伤卑幼,关系愈近则定罪愈轻,反之加重;但有些犯罪,如卑幼盗窃尊长财物,则恰恰相反。这是自汉以来礼法合流的又一体现。以后历代律典均相沿用,明代更将丧服图列于律首。P115留养,亦称“存留养亲”,指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犯死罪非十恶者,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将人犯留下以照料老人,老人去世后再实际执行。
8、《北魏律·名列》规定:“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不在原赦之例”这是中国古代法律家族化、伦常化的具体体现,这一内容亦为后代法律承袭。P115隋唐时期9,不义“谓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