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357897
大小:393.56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8-22
《《顺乎世界之潮流》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线索: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主题:中国向何处去?(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富强)方向:学习西方到学习苏联,向现代化过渡学欧美:学造器物(技术)→仿行制度→提倡思想解放(文化心理)学苏联:传播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学欧美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技术(器物)维新派(君主立宪)革命派(民主共和)激进派(民主与科学)制度思想学苏联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陈旭麓:“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考点梳
2、理: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新思想的萌发”(一)、背景:1、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扩张。2、国内:①、②(二)、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1、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第一人):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②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③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立近代海军的主张。2、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系统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三)、核心:(四)、目的:3、思想基础: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五)、评价“新思想”:A、进步性:B、局限性:模拟能力提升1.(2011年北京卷文综16)“九州缩地
3、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2.(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22题)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A思考:新思想“新”在何处?C考点梳理:二、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1、代表人物:2、时间:3、主张: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90年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4、实践:洋务运动(军用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5、结局:甲午战败,标志失败。“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李鸿章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6、评价:考点梳理: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二)、代表人物:(三)、时间:(四)、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甲午战后(19世纪末)(一)、
5、维新思想发展的背景:1、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3、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失败,列强瓜分狂潮,民族危机加深;4、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五)、实践:戊戌变法(六)、对维新变法的评价(影响):1、是爱国的;2、是进步的,3、具有启蒙作用;4、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派与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异同?相同:不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国家①学西方的根本目的
6、不同:②学西方的内容不同:③两者性质不同:林: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林: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新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林:地主阶级的自救思想;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这种思想特点产生的原因。原因:A、中国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B、资产阶级的力量弱小和其本身固有的软弱和妥协性;这样做可以减少变革的阻力。C、根源在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与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孔子改制考》:把本来偏于保守的孔子打扮成满怀进取精神,提倡尽可能思想、平等观念的人。“变者天道也,……传曰:‘
7、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模拟能力提升1.(2012届潍坊市高二期末考试)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政治民主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民主共和2.(2010·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
8、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3.(2010·江苏单科7)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