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疗常规 小儿腹泻

儿科诊疗常规 小儿腹泻

ID:41335532

大小:271.51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9-08-22

儿科诊疗常规 小儿腹泻_第1页
儿科诊疗常规 小儿腹泻_第2页
儿科诊疗常规 小儿腹泻_第3页
儿科诊疗常规 小儿腹泻_第4页
儿科诊疗常规 小儿腹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科诊疗常规 小儿腹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腹泻【诊断标准】1.根据大便性状和次数判断。根据家长和看护者对患儿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黏液脓血便)和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的主诉作出腹泻病诊断。2.根据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病程为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2个月。3.对腹泻病患儿进行有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评估。(1)脱水程度的分度与评估:脱水程度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丢失体液占体重5%占体重5%~10%占体重10%以上精神状态稍差萎靡或不安极度萎靡,重症病容皮肤弹性尚可差消失(捏起皮肤回复≥2秒)唇舌粘膜稍干燥干燥干燥前囟眼窝稍有凹陷凹陷明显凹陷尿量稍少明显减少

2、极少甚至无尿四肢暖稍凉厥冷脉搏正常快快而弱血压正常正常或下降降低、休克(2)尽可能对中、重度脱水患儿行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4.根据患儿粪便性状、粪便的肉眼和镜检所见、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及流行情况初步估计病因。急性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或产肠毒素性细菌感染,黏液脓性、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有条件尽量进行大便细菌培养以及病毒、寄生虫检测。5.对慢性腹泻病还须评估消化吸收功能、营养状况、生长发育等。【入院指征】腹泻病患儿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需住院治疗:1.腹泻病并频繁呕吐;2.腹泻病并中度以上脱水,并且不能口服补液或口服补液

3、失败者;3.腹泻病并病毒性心肌炎;4.腹泻病并中度或重度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入ICU指征】1.重度脱水;2.严重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3.并发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4.并发中毒性心肌炎;5.并发严重的肝功能损害;6.出现抽搐、昏迷等中毒性脑病的症状。【住院检查】1.常规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细菌感染性腹泻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2)大便常规:侵袭性感染时,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白细胞,细菌性痢疾时还可见吞噬细胞。真菌感染性肠炎,粪便中科找到菌丝。阿米巴痢疾,粪便可检查出阿米巴滋养体。(3)尿常规呕吐明显者尿中可检出酮体2.特殊实验室检查(1

4、)血电解质检查和血气分析可反映出是否存在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2)肝、肾功能及心肌酶病毒性肠炎常有ALT、AST、CK、CK-MB等升高。(3)必要时测粪便还原物和pH值。(4)病原学检测:①粪便涂片观察是否有真菌孢子和菌丝、寄生虫卵,暗视野观察霍乱弧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性质,粪便细菌培养及细菌药敏和血清型鉴定;②粪便病毒检测可用电镜观察病毒颗粒,粪便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3.腹部B超和X线检查急性腹泻病必要时行腹部B超,观察肠系膜淋巴结、阑尾和肠管情况,鉴别是否有肠系膜淋巴结、阑尾炎和肠套叠等,行腹部X线检查观察肠管的形态、肠壁情况及

5、腹腔情况,诊断是否有肠梗阻、肠穿孔等。4.必要时行胃肠镜检查。【治疗】治疗原则是预防和纠正脱水,饮食调整,对症治疗和合理用药。1.预防和纠正脱水(1)预防脱水:从患儿腹泻的一开始,就给口服足够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建议在每次稀便后给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6月,50mL;6~2岁,100mL;2~10岁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或成人能喝多少给多少)直到腹泻停止。(2)轻~中度脱水:口服补液及时纠正脱水,应用ORS,用量(mL)=体重(kg)×(50~75),4h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可能失败:①持续、频繁、

6、大量腹泻(>10~20mL/kg·h);②ORS液服用量不足;③频繁、严重呕吐。如果4h患者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3)重度脱水:①静脉输液液体采用静脉用的糖盐混合溶液,首先以2:1等张液20mL/kg,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并进行评估,如循环未改善则可再次扩容。在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等渗性脱水选用2:3:1液,低渗性脱水选用4:3:2液)按80mL/kg继续静滴,先补2/3量,婴幼儿5h,较大儿童2.5h;在补液过程中,每1~2h评估一次患者脱水情况,如无改善,则加快补液速度;婴儿在6h后或较大儿童在3h后重新评估脱

7、水情况,选项择适当补液的方案继续治疗;一旦患者可以口服,通常婴儿在静脉补液后3~4h后,儿童在1~2h后,即给予ORS。(4)鼻饲管补液:重度脱水时如无静脉输液条件,立即转运到其他医疗机构静脉补液,转运途中可以用鼻饲点滴方法进行补液。液体采用ORS液,以每小时20mL/kg的速度补充,如病人反复呕吐或腹胀,应放慢鼻饲点滴速度,总量不超过120mL/kg。每1~2h评估一次患者脱水情况。(5)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一般主张pH<7.3时可用碱性液。若已知血气分析结果,可用剩余碱(BE)值按公式计算:5%碳酸氢钠毫升数=[–测定BE(mmol/l)]×体重(kg)×

8、0.5,一般可首次补给1/2计算量,密切观察病情,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