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

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

ID:41332684

大小:1.12 MB

页数:87页

时间:2019-08-22

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三章清代戏曲清代戏曲概述清代是古代戏曲发展的新的繁荣时期,元明两代兴盛起来的杂剧和传奇,这时仍然拥有许多作家,并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当杂剧和传奇在清中叶走向衰微时,又有各种地方戏开始兴盛起来。另外,戏曲的表演形式日臻完善,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也进一步成熟,产生了许多很有影响的戏曲理论家、批评家和戏曲理论著作。第一节李玉和苏州派从明代后期起,苏州就一直是昆曲发展的中心;同时由于商品经济的兴起,苏州又一直是我国东南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重镇。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阶级斗争的激烈,又促进了戏剧的发展繁荣。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作

2、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于剧坛的。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的创作李玉(1610—约1671),字玄玉,后改元玉,别号苏门啸侣,吴县人。出身微贱,父为明末相国申时行家庭戏班曲师,吴绮称“家传自擅清平调”。传奇作品三十多种,今存二十余种,早年成名作“一人永占”,入清后代表作《清忠谱》。苏州派戏曲创作上的特点是能够密切联系实际。一是能够密切联系舞台实际。苏州派作家熟谙音律,讲求本色当行,注重舞台效果,所作多是场上之曲,与那些案头化的作品不同。他们的剧作大多戏剧冲突紧张,语言通俗易懂,便于演出。二是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他们较

3、多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题材上有较大的突破:写重大政治斗争,揭露现实黑暗的作品多,写儿女私情的作品少;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多,写虚无缥缈神鬼灵怪的作品少。他们对黑暗现实的认识较为深刻,揭露也较为有力。但苏州派作家封建道德观念浓厚,作品中往往夹杂宣扬忠孝节义的封建说教。明清易代的历史巨变也影响了苏州派的创作。明代末年,他们较多地关注平民生活中的伦理问题,入清以后他们转向关注政治历史风云,创作出许多历史剧,用他们的戏曲创作参加到清初历史反思的社会思潮中来。作为苏州派的杰出代表,李玉的创作清楚地显示出这种变化。李玉一生创作

4、传奇三十多种,现存二十多种。他的创作,可以明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早年剧作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最为有名,称为“一笠庵四种曲”又称“一、人、永、占”。这四种传奇展示了市民社会的人情世态,着重嘲讽、鞭挞惟利是图、忘恩负义、嫌贫爱富等行径。在李玉笔下,道德高尚者大多出身卑贱,这种情形近乎冯梦龙的“三言”的境界,但道德意识比“三言”更加浓重。清以后,李玉受到明清易代历史巨变的刺激,由关心人情世态转向关注朝政军国之事,编出许多历史题材的剧作,其代表作有《清忠谱》、《千钟戮》、《万里缘》等。《清忠谱》是李

5、玉同毕万侯、叶时璋、朱素臣共同定稿的。它根据明天启六年(1628)在苏州爆发的一起市民暴动的史实写成。明天启六年三月,魏忠贤派厂卫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引起市民群众的愤怒。以市民颜佩韦等五人为首,聚众万人至府衙请愿,遭到缇骑的镇压。于是群情激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市民暴动。暴动失败后,周顺昌被押到京城,在狱中惨遭杀害,颜佩韦等五人也在苏州被杀。及明思宗即位,魏忠贤被黜,冤案才得昭雪。《清忠谱》通过对苏州市民暴动这一历史事件的艺术加工,歌颂了以周顺昌为代表的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和崇高气节,表彰了颜佩韦等下层市民见义勇为、

6、不畏强暴的高贵品德,深刻地反映了明末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由于作家以同情和赞赏的态度第一次把如火如荼的群众斗争搬上舞台,塑造了五个反抗性很强的市民领袖形象,使这个剧本在中戏曲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清忠谱》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在于它把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场面直接搬上舞台填补了戏曲史上的空白。作家善于写群众斗争,善于在群众场面中突出人物性格。同时注意在舞台的调度上使前台与后台配合紧密,明写与暗写结合自然。所以,尽管人物众多,而人物性格鲜明,场面纷沓,而头绪井然。另外,《清忠谱》的艺术结构做到了严密紧凑,主线清楚,详略得当

7、,布局合理,一洗明人传奇头绪纷繁,结构松散的通病。《清忠谱》的语言,克服了明人传奇过于典雅华丽的缺点,比较注重语言的舞台性效果,曲辞流利畅达,宾白通俗易懂,吴梅誉之为“案头场上交称利便”。第二节清代的文人案头剧杂剧成为案头文学,时间更早于传奇。所以清代杂剧的景况比传奇更为凄凉,仅仅在清初稍见繁盛,这是由于一些明朝的遗民以及出仕清廷的士大夫都借着杂剧来缅怀故国,将它作为宣泄民族感情的工具。他们大都摄取涉及国家兴亡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作为创作题材,创作了一批较有时代特色的杂剧作品。文人化的作家大多是诗人、词人。散文家和哲学家,他

8、们染指戏曲,不过是为了借剧中故事和人物以抒发个人的怀才不遇或寄托故国之思,因此不大注意情节结构和舞台要求,其意境接近于诗歌而不太适合演出。他们的作品是“案头之曲”而不是“场上之曲”。吴伟业与尤侗的文人案头剧1、吴伟业的剧作:杂剧《通天台》、《临春阁》传奇《秣陵春》2、尤侗(1618—1704),字展成,号悔庵,晚号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