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75120
大小:3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25
《论《桃花扇》与《长生殿》情与“理”的较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桃花扇》与《长生殿》情与“理”的较量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别名:雪姬内容摘要:《桃花扇》与《长生殿》产生于同一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上,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是为了总结历史教训。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反抗激烈,同时经历了一场社会大变动之后,知识分子痛定思痛,他们要探索明亡的原因,吸取历史教训,正是在这样时代背景、思想背景上,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就成为这一时期戏曲创作的主导倾向。《长生殿》作者洪升,以天宝由盛而衰的历史“垂诫来世”。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剧。两部戏剧作品可以说都有两个主题,即爱情
2、主题,政治主题,但不论是《桃花扇》还是《长生殿》,戏剧中都把爱情主题做了强化处理,以社会政治生活为为副线,两条线索并行发展。在开展情节时,两条线索之间形成了因果关系,从而完成了情与“理”的较量。在这场较量中,《长生殿》是“理”败于情,《桃花扇》则完成了“理”对情的胜利。关键字:《桃花扇》、《长生殿》、情与“理”、政治主题正文:在论两部戏剧作品之前,首先要对两部戏剧做个介绍。《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年)所作的剧本,戏剧6剧情是:唐明皇继位以来,励精图治,国势强盛,但他却从此寄情声色,下旨选美。因发现宫女杨玉环才貌出众
3、,于是册封为贵妃,两人对天盟誓,并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物。杨玉环自册封为贵妃,荣耀及于一门,其兄弟姊妹俱有封赏。这年春日,唐明皇与杨贵妃游幸曲江,秦、虢、韩三国夫人随驾,唐明皇因爱虢国夫人不施铅华的淡雅之美,特命她到望春宫陪宴并留宿。杨贵妃知悉后,醋性大发,言语间触怒了明皇,明皇一怒之下,命高力士将她送归相府。此后,唐明皇坐立不安,后悔不已。高力士将此情景报与贵妃。杨贵妃遂剪下一缕青丝,托他献给明皇,明皇见发思情,命高力士连夜迎接回宫,两人和好如初。失机边将安禄山按律当斩,却因贿赂杨国忠,不但免于一死,反而升了官,从此骄横于朝廷,唐明皇失
4、策竟将他调任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一到范阳(今北京),招兵买马,妄图进兵中原,夺取天下。此时,唐明皇还沉湎在声色之中。杨贵妃新舞《霓裳羽衣曲》压倒梅妃《惊鸿舞》。自此,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唐明皇为她,不惜劳民伤财,从海南运来荔枝。后来安禄山反叛,唐军节节败退。唐明皇奔逃蜀中避难,在马嵬坡,军士哗变,杀杨国忠,更逼杨妃。唐明皇无奈,被迫赐杨妃自尽。自此心灰意冷,传位于太子,自己当了太上皇。后大将郭子仪奉旨征讨,大败安禄山,收复长安。唐明皇以太上皇身份自蜀中归来,仍是日夜思念杨妃。有一天做了一场恶梦后,访得异人为杨玉环招魂。临邛道士杨通幽奉旨作
5、法,找到杨玉环幽魂。八月十五夜,杨通幽引太上皇魂魄来到月宫与杨玉环相会。玉帝传旨,让二人居忉利天宫,永为夫妇。《桃花扇》的作者是孔尚任。 孔尚任是6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孙。曾隐居曲阜石门山,捐资纳为国子监生。1686年康熙南巡北归曲阜祭孔,任御前讲经和导游,受康熙赏识,拔为国子博士。《桃花扇》是清初作家孔尚任经十余年苦心创作,三易其稿写出的一部传奇剧本,历来受到读者的好评。《桃花扇》共有40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桃花扇》是一部以南明王朝的兴亡为内容的历史悲剧,故事写明末归德书生侯方域来南京应江南乡试,落第
6、不归,寓居莫愁湖畔,参加了反对阉党的复社,后经画家杨龙友的介绍,结识了秦淮名妓李香君,两人萌发爱情,订婚之日,方域题诗扇以赠香君,作为信物。阉党文人阮大铖闻讯即出重金置办妆套,托其结拜兄弟杨龙友送给香君,意在拉拢复社文人侯方域。香君义形于色拒不让方域接收阮的馈赠。阮为此忌恨,乘左良玉移兵南京之时,诬方域内通左军;为避害,方域只身逃离南京投奔杨州督师史可法,为之参赞军务。崇祯在北京自缢后,奸臣马士英等在南京迎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昏王奸臣不理朝政、征歌逐舞、迫害复社文人。马、阮等人逼迫香君嫁给新任曹抚田仰,香君宁死不从,以头撞地,血染方域
7、当年所赠诗扇;杨龙友采摘花汁点染成桃花图,是谓桃花扇。马、阮于赏心亭置酒赏雪,香君乘机骂筵以泄愤恨。方域回到南京,被阮捕获入狱。清兵南下,昏君奸臣出逃,方域出狱后在避难栖霞山时,与香君相遇于白云庵,在张道士的点拨下,他们双双出家入道。享有清初戏剧界“双星”盛誉的洪升、孔尚任,在相隔不长的时间内,写下了堪称“双璧”6的传奇《长生殿》和《桃花扇》。两作问世之后,一时大江南北,‘人人争唱孔洪词”,出现了空前的盛况。这两个剧本的共同而显著特点,是在爱情问题上突破才子佳人式的案臼,把它和政治斗争,国家兴衰和民族矛盾联系起来,通各种艺术形象的塑造,
8、反映了广阔而深刻的社会生活。目前对这两个剧本的主题思想学术界尚有争论,鉴于我学识水平有限,还不能对此多加评论。对二作在处理政治和爱情关系即情与“理”的较量上稍加推测,对于我的认识还望老师给予指导和纠正。这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