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潇湘岂有诗——浅析唐诗中的潇湘意象【文献综述】

不到潇湘岂有诗——浅析唐诗中的潇湘意象【文献综述】

ID:413185

大小:2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30

不到潇湘岂有诗——浅析唐诗中的潇湘意象【文献综述】_第1页
不到潇湘岂有诗——浅析唐诗中的潇湘意象【文献综述】_第2页
不到潇湘岂有诗——浅析唐诗中的潇湘意象【文献综述】_第3页
不到潇湘岂有诗——浅析唐诗中的潇湘意象【文献综述】_第4页
不到潇湘岂有诗——浅析唐诗中的潇湘意象【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到潇湘岂有诗——浅析唐诗中的潇湘意象【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  目:不到潇湘岂有诗——浅析唐诗中的潇湘意象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潇湘”是中国文学传写经验中具有丰富意涵的意象之一。陆游:“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诗句中的潇湘,指地理上的潇湘,在今湖南。潇湘地区山川清丽,以其清绝灵动而又幽深遥荡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天下的文士。《太平御览》引《湘中记》:“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了了然,石子如樗蒲矣,五色鲜明,白沙如雪。赤崖如朝霞,绿竹生焉,上叶甚密,下疏辽,常如有风气。”清王夫之《楚辞通释》:“楚,泽国也,其南沅湘之

2、处,抑山国也。迭波旷宇,以荡遥清。”可见潇湘山水之秀丽。潇湘山水之所以令人神往,不仅仅因为潇湘二水之地风光旖旎,更因为潇湘其浓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蕴涵。(一)潇湘的地理概念潇湘,即潇水和湘水的合称。潇水出于湖南永州市宁远县的九嶷山,在永州时与湘水合。米芾《潇湘八景图诗总序》:“潇水出道州(今属永州所辖县),湘水出全州(米芾持《水经注》观点),至永州而合流。自湖而南皆二水所经,至湘阴始与沅水之水会,有至洞庭与巴江之水合。故湖之南,皆可以潇湘名水;若湖之北,则汉沔汤汤,不得谓之潇湘。”米芾认为洞庭湖以南均可称为潇湘。在传统语境中,“潇湘”一词大多有两种涵义:其一是

3、广义上的称呼,即洞庭以南,五岭以北的整个湖南地域;其二是狭义上的称呼,即指湘江上游与潇水流域内的永州地区。而今,多数人认为,广义上的“潇湘”早已被“湖湘”所代替,有关湖湘的论著也较多,(2)所以潇湘才为人所不知。关于“潇湘”的出现时间,众多研究者都认为最早出现于《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但此处的“潇”字并非潇水,而是指“水,清深也”。到了柳宗元《愚溪诗序》后,“潇”字才真正有潇水的意思。所以出现在诗词中的潇湘意象,经过吕国康先生的论述,应当有以下的集中意思:一是以湘代潇,湘即潇水

4、;二是指潇、湘二水或零陵,宁远一带;三是偏指湘江;四是指洞庭、岳阳、长沙、衡阳等地;五是泛指湖南及南方地区;六是虚指。(3)关于潇湘的文化意蕴,主要概括为“恨别思归”的悲情传统与“和美自得”的隐逸(渔隐)传统。“恨别思归”的悲情传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积累而成:一、湘妃传说。《尚书》记载了尧将二女嫁给舜。郦道元的《水经注》,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刘向的《后汉书·7列女传》等也都有记载湘妃的传说。经过屈原《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的吟咏,再经司马迁,郦道元等人的积淀,逐渐演变为这样的故事: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从而湘妃

5、的故事也为潇湘的悲情文学传统奠定了原型。在其后的两千多年的过程中,“二湘”的故事被绝大多数的读者理解为描写娥皇、女英与舜之间爱情的作品。二、屈贾被逐。屈平却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怀着满腔的欲忠君而不得的惆怅被流放潇湘,因而发愤而作《离骚》。贾谊被流放长沙,过江而作《吊屈原赋》,正是屈原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产生了共振,从而引发了其哀思,进而也为潇湘文学的迁谪主题加深了情感力量。三、唐宋迁谪文人的流放。自唐开始,潇湘地区开始成为逐臣的集中地。而正是这些有着较高文学修养的被逐之士,他们被潇湘山水和人文环境所熏陶,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创造性地丰富了潇湘的意蕴和内涵。其二是

6、潇湘的“和美自得”的隐逸(渔隐)传统。唐代的文人在失意之时,也注意到了潇湘之美,从而开启了潇湘和美自得的文化意蕴的累积。而这一传统则包括了渔父,桃花源等意象。渔父的形象最早见于《庄子·渔父》和屈原的《楚辞·渔父》。《庄子·渔父》和《楚辞·渔父》分别以批评孔子“危其本真”,劝导屈原“不凝滞于物”达到对积极入世的批评,从而使渔父意象定位为隐逸的象征,赋予其超脱旷达,不拘于物,恬淡清空的文化内涵。也正是这样的文化内涵,令在政治上失意受挫的士人有了精神寄托。而陶渊明将桃花源置于湖南境内,一篇《桃花源记》名传后世,从而使潇湘大地上有了隐逸的传统。而在唐代时期,杜甫,柳

7、宗元等人的被贬谪,他们或是感慨自己致君尧舜的抱负不得施展,或是愁叹与宦海沉浮的朋友离别,或是吟咏潇湘山水的清幽,或是向往那御风而行的隐逸生活,凡此种种,都成为了潇湘意象内涵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关于潇湘文化意蕴的内涵,大部分人认为分为这两类。而陈泳超先生认为除了上述两种主流情调以外,“真正在潇湘意象中可别立一宗的,恐怕当属山水清空这样一种情调”。(4)其《潇湘入诗考》从潇湘名称的地理变迁论起,及至潇湘意象的丰富内涵及主流情调,结合准确的诗例充分地论述了潇湘山水清秀所引发的疏朗清空的情调。同时他还认为潇湘的自然清秀也是引发诗人隐居遐想的重要原因。所以他认为潇湘意象

8、的内涵应当具备了这三个层次。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