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9612
大小:5.38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7-11-29
《生理学ppt 第三章 血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血液103264武宸仰七年制一班第三章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二节血细胞生理第三节生理性止血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血液的功能运输:氧气、二氧化碳、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缓冲血液pH变化;维持体温恒定防御、保护:参与机体生理性止血和各种免疫反应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血浆基本成分:晶体物质溶液(水,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气体)血浆蛋白:65-85g/l白蛋白:40-48g/l球蛋白:15-30g/l纤维蛋白:10-30g/l功能血清: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
2、别:前者缺乏参与凝血过程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但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血清不可以再凝。血细胞成分:红细胞(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白细胞(WBC):(4.0-10.0)*10^9/l血小板(platelet):(100-300)*10^9/l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成年男性:40%-50%成年女性:37%-48%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仅占容积0.15%-1%,故血细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二血量概念:全身血液的总量称血量(bloo
3、dvolume),正常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即每公斤体重有70-80ml血液循环血量储存血量计算:血量=红细胞总容积/血细胞比容或血量=血浆量/(1-血细胞比容)(血浆量和红细胞量均可按稀释原理进行测定。)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全血比重:1.050-1.060,与红细胞数量正相关血浆比重:1.025-1.030,与血浆蛋白含量正相关红细胞比重:1.090-1.092,与血红蛋白含量正相关利用红细胞和血浆比重的差异可测定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沉降率,以及红细胞与血浆的分离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
4、液的粘度液体粘度:来源于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全血的相对粘度:4-5,主要决定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与血流切率呈反变关系血浆的相对粘度:1.6-2.4(37℃),决定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液的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发生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时,血液的粘度常升高。血液的理化特性(三)血浆渗透压概念:血浆中的溶质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称血浆渗透压力。正常值:300mmol/L(300mOsm/kg.H2O)≈5800mmHg≈770kPa组成: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crystalosmoticpressure)(colloidosmoticpressure)成分
5、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主要来自Nacl)(主要来自白蛋白)压力大,99.6%(298.5mmol/L)小,0.4%(25mmHg或3.3kPa)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维持血浆容量等渗溶液(iso-osmoticsolution):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85%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等张溶液:能够使悬浮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大小的溶液。血液的理化特性(四)血浆pH值正常值:7.35-7.45,与缓冲物质及肺和肾的正常功能有关缓冲物质:NaHCO3/H2CO3蛋白质钠盐/蛋
6、白质Na2HPO4/NaH2PO4红细胞内缓冲对第二节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二红细胞生理三白细胞生理四血小板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血细胞生成部位:胚胎发育早期卵黄囊胚胎第二个月开始肝、脾胚胎第四个月以后肝脾↓,骨髓↑出生时几乎完全靠骨髓造血过程:各类造血细胞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三个阶段: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血细胞生成一般过程二红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数量成年男性:(4.0-5.5)*10^12/L成年女性:(3.5-5.0)*10^12/L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主要是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Hb浓度:120-160g/L成
7、年女性Hb浓度:110-150g/L贫血:若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形态正常的成熟红细胞无核,呈双凹圆碟形,直径为7-8μm,周边最厚处的厚度为2.5μm,中央最薄处约为1μm。无线粒体,只能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红细胞生理(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可塑变形性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的变形能力称为可塑变形性(plasticdeformation),经过变形的红细胞可通过口径比其自身还小的毛细血管或血窦孔隙,通过后又恢复正常的双凹圆碟形。变形性取决于:红细胞的几何形状、红细胞膜内粘度和膜弹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