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90983
大小:1.55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21
《新油气分类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录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二、地质储量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三、体会总原地资源量未发现原地资源量潜在原地资源量推测原地资源量潜在可采资源量不可采量推测可采资源量不可采量地质储量预测地质储量预测技术可采储量不可采量控制地质储量控制技术可采储量不可采量控制经济可采储量控制次经济可采储量探明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次经济可采储量探明地质储量探明技术可采储量不可采量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累计产量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一层次是地质可靠性二层次是技术可采性三层次是经济可采性四层次是储量(开发)状态五层次是剩余资源资产中国油气
2、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五个层次十四个类别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合”:考虑石油天然气在分类体系与计算方法等方面存在更多共性,将石油和天然气两个规范合二为一“分”:参照国际分类标准模式,将分类体系与计算规范分开编写,区别分类体系的“法规性”和“计算规范”的指导性“增”:增加了经济可采储量,为逐步体现储量的“价值”属性奠定基础“减”:删除了老规范中相对简单的《探明储量报告编写提纲》,制定了《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标准?努力体现储量报告理论水平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形式上的“合”“分”“增”“减”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
3、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1、勘探开发阶段划分老规范:勘探与开发阶段划分相对独立区域普查;圈闭预探;评价钻探;开发生产新标准:强调勘探开发一体化评价区域普查;圈闭预探;油气藏评价;产能建设;油气生产2、探明地质储量分类和要求老规范:已开发探明地质储量±10%未开发探明地质储量±20%基本探明地质储量±30%新标准:探明地质储量±20%3、探明可采储量进一步细化老规范:可采储量在类别上与地质储量一一对应井网加密及措施调整后综合含水98%新标准:技术可采储量:综合含水98%已实施或近期将要采用操作技术经济的和次经济的:开
4、采技术已实施或肯定付诸实施并能见到效果油气藏开发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包括价格、成本和市场条件等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4、提出“合理的井网控制程度”概念老规范:完成评价井网关键部位必须有评价井控制强调利用最少的探井最大限度的认识油气藏新标准:勘探评价和开发评价一体化“合理的井网控制程度”,需要开展专题研究西方标准采用的2~3倍开发井距的经典评价井网模式曾被部分专家提及,随之又被否定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油藏或大型构造油气藏采用上述评价井网模式既不科学也无必要复杂断块油藏,决定井网控制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断层的分布状况新标准的主
5、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5、储量起算标准老规范:工业油气流标准,源自1963年地质勘探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新标准:明确为储量起算标准,数值上没有变化,淡化了经济意义油气田开发是否有效益取决于许多因素表1.2.2东部地区储量起算标准油气藏埋藏深度(m)单井油产量(m3/d)单井气产量(104m3/d)≤5000.30.05>500~10000.50.1>1000~200010.3>2000~300030.5>3000~400051>4000102地理位置地质条件储量规模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
6、展预测控制未开发已开发第一种模式:简单构造油气藏6、储量定级模式新标准形成了三种基本定级模式以独立的油气水系统作为储量评价目标依据勘探开发阶段、油气显示或产能情况及油气藏整体认识程度,将整个油气藏划分为预测、控制、探明三级(老规范模式)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第二种模式:断块油气藏探明控制预测控制储量:不低于已探明区块的相邻断块预测储量:与探明或控制区块相邻的断块位置高于或与已探明区紧邻的断块可以计算控制储量位置低于已探明区块的紧邻断块可以计算预测储量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第三种模式:LKO/G模
7、式控制或预测储量:油气层底界至合理推测的油气水界面之间同一油气藏中存在两种以上类别的储量明确了两个概念:油气藏边界和储量边界探明储量:按已证实的油气层底界(LKO/G)外推新标准的主要进展----内容上的六大进展确定法储量保守值最佳值乐观值概率法储量累计%(大于等于)50时间/资料/研究程度(据ArpsJ.J1962,修改)未钻井钻少数井开发井及生产动态储量评估精度储量评估结果精度随着资料增加逐渐接近客观实际地质/可采储量波动范围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大型油气田储量变化幅度小中~特小型油气田储量变动幅度逐渐增大地质储量与技术可
8、采储量变化特征相似原油气层气储量变化特点一、新油气储量分类体系回顾主要影响因素复杂岩性油藏砂岩油藏含油气面积占35%有效厚度占42%①构造形态落实?②油水系统划分合理?③油水界面可靠性?④储层分布状况清楚?①有效厚度下限正确?②计算单元划分正确?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