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数学课堂增效的一剂良方精讲多练

为数学课堂增效的一剂良方精讲多练

ID:41270878

大小:128.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8-20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为数学课堂增效的一剂良方精讲多练_第1页
为数学课堂增效的一剂良方精讲多练_第2页
为数学课堂增效的一剂良方精讲多练_第3页
为数学课堂增效的一剂良方精讲多练_第4页
为数学课堂增效的一剂良方精讲多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数学课堂增效的一剂良方精讲多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为数学课堂增效的一剂良方——精讲多练十年前,我有幸聆听了安庆市首批小学特级教师彭伏元校长的一个讲座,他说数学课堂关键就是要落实八个字:讲讲练练,练练讲讲。其实就是两个字“讲”、“练”,推敲“彭特”的语言精华,我们不难理解,数学课堂就要做到“精讲多练”。无论教材如何变动,理念怎样更新,教学如何改革,“精讲多练”应该都是数学课堂中永不褪色的主调。“精讲多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在当今新课改背景下更有着它的重要价值。“精讲”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按照教材的系统,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讲得少而精。要讲该讲的内容,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有人说:“数学教学就是思维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讲清楚,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数学习题的原理与解题过程。“精讲”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语言要精炼。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力求语言准确简练和层次清楚,避免拖沓冗长 和条理不清,确保语言表述与教学内容相适应、与学生喜好相协调。同时要注重语言的推理性,点到为止,留有空间,不断启发、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二是内容要精要。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及时、正确把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紧扣教学重点,确保重点内容清楚、知识脉络清晰。三是方法要精确。教师要牢固树立创新的思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设计精致、问题设计精确,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多练”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是在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在课堂内有一定的时间自己去理解教材,思考问题,并通过必要的练习和实践,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课堂成为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生特点,挑选好有针对性的练习,把握好训练梯度。“多练”要在三个环节上做文章。一是练习内容要梯度化。结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将练习内容分为基本巩固性练习、提高加强性练习、实际应用性练习,实行分层、分步练习,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练习和提高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真正做到因人施教。二是练习方法要多样化。 根据当堂所授内容,及时练习巩固。题型设计上要多样,如选择、填空、填图、小测验、口试、笔试等,还可以设计出一类乃至几类思维量、运算量适当的变式题层层深入,逐步拔高;效果检查要灵活,如让学生相互检查或者教师公布答案、学生自讲等,努力促进学生的技能迁移,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是练习评价要层次化。一个班级内学生的层次始终是存在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分层互促的作用,在考核和评价中应进行分层次。比如试卷的命题,应改变传统的做法,将一份卷分基础题和层次题两部分,基础题为各层次学生的必做题,层次题指同一大题里安排一到三个层次的题目,各层次做相应题目,难易度不同,但各小题的得分相同。这样,不仅能使低层次的学生享受到得“高分”的喜悦,而且可以避免优生因得高分而产生自满思想,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普遍激励。新课改赋予数学课堂“精讲多练”的基本精神,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教好学好最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注重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使学生动脑、动口又动手,基本上做到当堂理解和巩固,当堂消化和运用,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也谈数学课堂中的“精讲多练”看到“精讲多练”这个术语,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教师上课的“满堂灌”和学生学习的“题海战”。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更多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些课新授下来,甚至连练习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教学,学生双基的落实如何达成不得不令人怀疑。有些课教师提问或变相提问的时间越来越多,一些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不停地讲教学内容。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上课时总觉得我多讲一些范例,讲得多,讲得 广,就能让学生见多识广,就能达到让学生学好的目的。但事实往往与我们事与愿违,我们都知道凡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其结果都是欲速则不达。针对这一现象,本人认为在数学课上注重“精讲多练”并非老生常谈,而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一、“精讲多练”首先是如何精讲什么是精讲?精讲不是少讲,更不是不讲。精讲是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而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材上一些非重点内容或简单的、学生能理解的可以少讲或不讲,对于重点内容或难点,教师不仅要花时间多讲,而且要讲清讲透。要做到精讲必须做好以下几项:1、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课前备好课,多想几种可能性,对课上新生成的资源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于不同的课,还要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案。如: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的第一节课是连减的简便运算,书上安排了这样的一道应用题:一本书共234页,我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问还剩多少页没看?备课时我想到了这册教材的第一单元在教四则混合运算时同样出现了类似的题目:妈妈用100 元,先给玲玲买了一件冬衣,又给她买了一副手套,还剩多少钱?当时学生做题目列式时大部分就出现了100-(54+6),而学生列100-54-6的却是少数。于是我想能不能把书上的例题直接改为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做完后再对这几题做进一步的分析比较,从而获得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但真正备课时我又想书上这样安排肯定有他的道理,在讲算理时学生容易理解,于是最后还是按书上顺序进行备课,结果上课时碰到了一点麻烦,当学生尝试练习我走了一圈竟然找不到一个学生列成234-66-34这样的情况,在反馈时浪费了一点时间。因此熟悉教材,了解自己的学生很重要,只有这样做了才能做到在课堂中精讲。2、教师上课选择内容要删繁就简。虽然整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无从选择的,但作为一个内容的教学安排教师还是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在课堂上体现某些所谓的思想,随意增加内容,感觉内容充实,殊不知学生学得累了。就如我听过的一位老师上五年级的《轴对称》从基本的事物抽象到一般的图形,像这样的安排挖掘得太远,增的内容太多,使数学教学变“胖”,所谓的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我在教学四年级下乘法的运算定律时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在教完乘法结合律后书本上出现了这样的练习题:有5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2 元。买这些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钱?出题的目的很明确,也就是24×5×2=24×(5×2)备课时想以前老教材关于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很多,新课程怎么除了这样的练习后没有其他类型了呢?于是在这节课中又加了如25×12这样的题目,很明显我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会根据题型来具体拆一个数。结果由于学生是刚刚接触乘法结合律这个定律,连最基本的都还没掌握,可想而知,这题只能由我一手包办灌输给学生了,教师讲得累,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后来又备了几节课,发现我讲得内容书上有专门的例题进行讲解,可见不熟悉教材,擅自更改教材的内容真是得不偿失。3、教师上课语言要精炼。墨子说:多余的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有经验的老师往往能提炼自己的教学语言,做到规范精练,富有内在的逻辑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舍得下功夫、花时间。哪些话需要讲,哪些话不需要讲,都要心中有数,不能信口开河。最近我发现自己上课一是口头禅多起来了,什么“对不对”“明不明白” 等,我想我的学生可能感到厌烦了,而且也觉得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二是喜欢重复习叙说学生的话,每次学生回答完问题,总是担心还有学生可能没听懂就自己再强调重复一遍,对于这些不良的教学习惯,如果要做到精讲必须去克服。这样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二、“精讲多练”其次是如何多练“多练”并不是题海战,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即“练习”来提高自己理解、巩固知识,并培养能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少而精、且有层次的例题和习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练。1、练习要有针对性。面对重点难点,要设计专题练习。新授知识的巩固练习必须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做到突出重点和难点,练习在点上,巩固到面。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重点和难点是小数点的处理。在巩固时,可以通过练习,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再启发学生自己进一步理解法则,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J就像上面我提到的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设计不仅起不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反而把学生弄糊涂了。面对容易混淆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对比练习。有些“形似实异”的应用题,学生往往不认真审题,造成解题错误。对此,通过对比练习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有20吨煤,运走了吨,还剩多少吨?”与“20吨煤,运走了,还剩多少吨?”这两题,学生往往认为是同一类型,但通过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前者比后者多了个“吨” 字。吨与表示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吨是一个具体量,则是一个分率。然后再确定算法,就不会搞混淆了。还有一些计算题,以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为例,分数除法在计算时须转化乘法,变成乘法运算,运用分数乘法计算法则。2、要注重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练习是知识的深化和发展,有人说成功的教学不仅在于生动的讲解,而且取决于高效益的练习。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练习,注重练习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综合性,不断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总之“多练”一定要在“精讲”的基础上,只有做到精讲才能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练,当然“多练”主要是指在课内时间的分配上要向“练”倾斜,而不是让学生在课外花大量时间做练习,这就是加重负担;其实精讲多练的主要目的还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精讲多练”并非是新名词,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是值得我们大家继续探讨的,只有做好“精讲多练”这一步我们才能更好地向“精讲精练”迈进,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全面地发展。 数学课堂学案导学的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完全参与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是自我经历而不是教师给予,对能力是亲历获取而不是教师传授,对方法是主动归纳而不是教师总结。而导学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对学习内容的方法指导,有对学习内容的引领,有对学习内容的实践点拨及检测,更有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提升、矫正拓展。因此导学案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据此自主学习的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我在感受它的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疑惑。一、有了学案,教师还需要备课吗? 学案虽然是集体的智慧,但是,学案的使用却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教师必须对学案进行创新设计与灵活应用。真正使用时,由于不同班级班风、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尽相同,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能力也不尽相同,有些学案可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所以,教师不可局限于已设计好的学案,受其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而是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认真研究本班学生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领会学案的设计意图,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对学案进行加工改进,进一步完善学案,并制定出本班使用该学案的具体措施,让学案更加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画和补充填写的痕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如导学案不符合自己的教学要求,可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自己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在后面。(二)学案导学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新的素质要求?学案导学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我要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学案自探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陆斌  内容概要:自从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以来,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学生学习仍常被老师“过分地”牵着鼻子走。“学案自探式”教学打破常规课堂,为学生开辟“自探自留田”,把学生到了学习“第一线” ,真正转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顺应了学生发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案自探、课堂教学、数学研究     自从新一轮课改开始以来,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新一轮课改所带来的可喜变化。但综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虽然教学方式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教师“主导”还是时不时地盖过了学生的“主体”,学生学习常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一些所谓的学生“自主活动”,更多地属于走过场。  新课程改革催生着课堂教学的重构。我们学校的《“学案自探式”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旨在改变课堂教学被动状态,让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当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任务和学习的目标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和稳定下来,就会围绕目标展开思考与探究。老师如果能结合知识点和学生学情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学案式目标”,就能及时指明学生即将参与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感悟到,学会这些知识就能顺利解决自己渴望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目标、需要的驱动下自觉地投入到新知的探求过程。     一、设计属于学生的学案  学案:是在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充分了解班情、学情、生情的基础上,设计可供学生自主探讨的具有一定目标导向性、启思性的系列问题。它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具有催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师提供恰当的学习指导和方法支持,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经历数学探究的进程,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实现教师为指导,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探索、猜想、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将发现问题、问题探讨、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活动有序展开,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效果。学案目标应要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样,学生学习过程中就有了学习目标与研究导向,也有了研究动力。  学案自探:“学案”是手段,是“媒介”。“自探”是实质,老师通过为学生设计学案,实现“教”的方式和“学” 的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时教师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围绕“学案”,运用一些学习方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索,老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可以做学生的参谋和协作者,还可以做协调者和解释者。自探,分为个体自探和小组合作探究等几种方式。“学案自探式”课堂教学的依据:1、模式源于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2、孔子的“学、思、习、行”的教学思想,在孔子的教学论中,他非常重视“学”和思”的作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过程。3、巴班期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期基认为:在现代学校中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选择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二、设计适合学生的学案  1、实施流程  ①“学案自探式”的主要结构形式如下:                                          ②、具体实施环节:  (1)目标引探——提供学案,依标自探。教师要精准研读文本,充分了解学情,设计有较高使用价值的学案目标。教师课前向学生提供学案目标,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学案进行自主探索。如教学“中位数”时,向学生提供这样的“学案”:  自探学案  n      8分钟   n      自学数学书例3、例4,并试着寻找下面问题的答案,可以同桌合作。  n      1.你能举例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吗?  n      2.怎样寻找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把一组数据如何排列?  n      3.根据例3,你能找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吗?  n      201817211923151620  n      这列数据共有()个,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奇数,怎样找中位数?这列数据的中位数是()。  n      4.根据例4,这列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呢?  n      109121720151918  n      这列数据共有()个,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怎样找中位数?这列数据的中位数是()。  n      5、例3中平均数是(),中位数是()。7号男生为什么跳的比平均数117下少,成绩还是第三名?平均数能代表这列数据的实际水平吗?为什么?同中位数比,7号男生的成绩怎样呢?  n      你知道为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比中位数高得多吗?  n      6、例4中,中位数是()。同中位数比,10号女生的成绩怎么样?其他女生呢?      这里要明确的是老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学案的要求,在自学前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圈划、背诵、预做课后的练习题,以及课外材料的阅读,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解决自己不懂的知识。  (2)交流点拨——分享自学,适时点拨。  ①交流。学生依学案目标自探,进行自主建构,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时空。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自探情况,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时,常这样组织教学:  1、请学生汇报一下自己围绕学案自探的成果。  2、同学们相互补充。  3、针对学生的困惑或者自学后不懂的地方,由学生或老师进行解答。  4、老师针对要点提问。    具体操作策略:交流自探所得与体会,提出商讨问题,听取别人意见,引发独立思考,适时分组研讨,开展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评价,师生合作完善。各小组之间还可以交换自学材料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②点拨:一个智慧和灵气的课堂绝对离不开教师的精彩点拨。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的点拨是石子,一石激浪,思维的涟漪就会荡进学生的心田。学生因其年龄、生活经历与经验、认知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理解不透,甚至可能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适时点拨。教师对于学生交流的点拨要点在关键处、迷茫处、易错处、知识生长点……,或友好提醒,或巧妙指点,或妙语点评,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或争议,或提供范例强化。  (3)纠错补缺——检测纠错,完善建构。   ①纠错:教师适时对学生所学情况进行纠错,可以是提问形式,可以是联系形式,可以是讨论形式,可以是反问形式,可以是友情提醒形式,也可以是小结形式。  ②补缺:本环节主要是教师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遗漏问题进行补充解释,完整学生知识建构。  比如,教学“中位数”时,教师这样组织教学:  1、谁来介绍一下?  (1)求中位数分几种情况?一般有哪几个步骤?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  一、两种情况:一列数据个数为奇数或偶数。  二、一般步骤:先观察数据,再排序,然后再确定中位数。  三、注意点:排序时不要遗漏掉任何一个数据。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弥补学生在自探过程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正确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  (2)如何求平均数、众数?  2、我来考考你!  1、求中位数分几种情况?一般有哪几个步骤?你觉得要注意什么问题?  2、请判断下面三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否正确。  (1)1419202938中位数是(20)。  (2)14161517138中位数是(16)。  (3)3450682431947中位数是(34)。   根据求中位数的方法,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进行纠错练习。  (4)拓展提升——提优补差,巩固拓展。  这个环节可以是教师针对学情设计练习题,提优补差进行课堂拓展延伸。也可以全班齐动手设计练习题。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倒过来推想”的时候,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这样组织教学:  1.标一标  下午,小军和好朋友越好到柏庄实小参观。他们先从大门向西走4格到艺术长廊,再向南走3格到图书馆,再向东南走2格到体育场,最后向北走2格到专用教学楼。  你能标出其他位置吗?如果他回去的时候是走原路回到大门的,该如何走呢?谁来说说看。  师:谢谢。同学们的确很棒。  2.判一判  师:同学们,古代曾经有两位农民,为了争夺这两个西瓜,告到了县衙。  甲说:西瓜长在他家田边,西瓜自然是他家的。  乙说:两家西瓜地离得很近,西瓜长在两块地中间,虽然偏向甲家的田,不能断定就是甲家的。应该一家一半。  假如你是县官,你怎么判案?  师:谁来当这个县官,你说说你是如何判案的?  师:你们知道吗?西瓜是先有根,再长藤,最后结瓜。那么,要证明两个瓜是谁家的该咋办呢?(顺瓜摸藤,顺藤摸根)。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应用了倒推的策略哟。  3.你知道吗?  师:其实我们今天研究的这类问题,在古代早就有人研究了,一千多年前唐代数学家张遂就以大诗人李白喝酒为题材,编写了这样一个数学问题(题略)。  如上例,练习题包括(1)基本练习题(标一标),照顾后进学生进行巩固练习(2)阶梯题(判一判),拓展题目广度,让中上水平学生提优联系(3)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判一判),提升难度,全班学生得到拓展。   ③关于通式问题  “学案自探式”三品课堂课型“学案自探--交流点拨—纠错补缺--拓展提升”四个环节只是通式。就各个年级而言,基本式可以是变化的,不是僵化的课型。一般来讲,低年级学案目标小,自学量少,内容单一,老师介入多,属于浅度尝试;中年级学案目标适当提高,内容较丰富,自学量增加,属于中度探索;高年级由于理解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增强,则可以提供自学量大的学案,让学生真正独立探究,属于深度探讨。  2、实施策略  策略1、设计学案确保可行性——让学生探索“有价值”。  教师只有对文本重点、难点很好把握,才能巧妙而科学设计学案。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精准解读文本:其一要和编者“对话”,以了解教材演变史;其二要和文本“对话”,研读文本以明白其思想精髓;其三要和自己“对话”,问自己从文本中读到了什么?其四要和学生对话,学生能从中读到什么,如何帮助学生读懂文本?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少走弯路,才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获得最佳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设计最优化的符合学情的“学案”,便于学生“自探”。  策略2、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让学生感觉“我最棒!”。  尊重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根据学案目标进行自主探索。让学生充满信心学习是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干劲。而教师平时的方法辅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对于自学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经常性地加以辅导。  策略3、强化自学方法实效性——让学生自学“有办法”。  切实加强自学环节的教学,必须对自学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制定效果检测方法。教师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指导学生:其一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重难点圈画方法、检测自己自学情况方法;其二是要教给学生从书上寻找答案,帮助自己寻求答案;其三,要能够寻找一些题目巩固自己的自学成果。让学生动起来需要从六个方面入手:站起来、大声说、敢争辩、能质疑、挑战老师、表达不懂的地方等,让学生在充满“火药味” 的环境中进行“头脑风暴”,进行“自我挑战”,把自己当成“演说家”。这样的活动过程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才是真属于学生的。  策略4、教师适时点拨精简化——让学生探究“少误差”。  教师看似看客,其实要随时把握班级里的情况,在学生“混战”中捕捉信息,及时调控课堂,矫正学生的学习方向,解决学生遇到的不可解决的问题,成为学生汇报过程中的“助推力”,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的高效性。而教师的点拨不能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评讲要精简,要符合学生接受心理,要让学生能够接受。  策略5、目标要及时检测反馈——让学生总结“助建构”。  一般采用及时提问、练习题目检测、小组讨论等方式。这个环节是比较重要的,可以培养学生的有条理整理的思维能力,并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进行知识建构,巩固学习效益。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分析概括、也可小组讨论概括,还可请教老师一起总结,也可以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形式多样。  练习设计要照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一般采取四种方式:其一是教师指定题(必做题);其二教师建议题(选做题);其三是小组互助题(自出题交换做);其四淘金题(自己从其他资料上筛选典型题自己做或推荐全班做),同时也考虑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3、实施重点  在实行“学案自探”教学时,教师要时刻做到: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学生,时时观察学生用学案自探时的效果,如有不妥,可临时根据情况适时调整,以更好满足和促进学生高质量地进行自探。  1、学案自探,要根据知识特点预设学生活动场。  “学案”必须便于操作,在施行学案自探时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以多种形式组织自探活动。在学生围绕学案自探过程中,还要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科学合理的学案,学生才会有劲头,才会获得更多的探究时空,才能产生自探效益最大化。  2、学案自探,要预设学生个性的差异表现场。   在设计学案时,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案目标定位应各有侧重,内容选择也可以有所不同。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学案自探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师要设计分层性学案;把学生的个体发展放在第一位;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这种分层性学案可以让学生得到“实惠”。  3、学案自探,要布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场。  设计学案,要考虑学生生活经历。怎样才能设计好的贴近学生生活经历的情景式学案呢?教师善于去挖掘,就能够发现“为我所用”的资料。教师要分析教材,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并进行筛选。在学案自探时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4、学案自探,要创设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着陆场。  给学生一片“自留田”是学案自探的一个基本精神,有了学案,学生就有展示自我的时空。教师把学生放到了学习“主阵地”、“第一线”,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5、学案自探,要营造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场。  设计学案,使用学案同样要兼顾学生的情感需要。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把知识与情感教学结合起来,方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是一种学案自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在课堂上营造起一个充满学习欲望的学案自探情感场,让孩子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在情感世界里发展自己潜能、提升自己探究能力。这样的学案自探设计独具匠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三、设计激励学生的方案  评价和学案完美结合能很好激发学生求知欲。学案让学生能有机会展示自己和小组的智慧和成果,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1、设计有探究价值的学案,能换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在自学和讨论时尽心尽力。   2、设计能体验成功的学案,一定程度上能满足他们的表现欲,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提高他们追求上进的心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设计能让学生展示成果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展示,老师、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实事求是的评价,特别是对于不太完整甚至错误的答案,一定要多用一些时间进行订正和探讨,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学案自探,是一个完美的“系统工程”,我们在学案自探的时候,必须把握“为学生自主学习——设计学案”这个中心点,紧紧抓住学生的智商、情商和教材编写意图及特点设计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案与学案完美结合的新教学设计。     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学案设计”构想及工作设想韩敏一、背景。1.“生命化课堂”市级教研活动。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11月份学校将承担一次大型的市级数学教研活动,活动主题是“生命化课堂”。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最终是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如何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生命成长?传统的教研课行不行?传统的教案行不行?怎样才能做的更好?于是有了“学案设计”的构想。2.从“教案”到“学案”是生命化课堂实践的体现之一。 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首先是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起点,关注学生的切实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把握学生学力的基础上,预先假设学生会在何处何时有疑问和困难,设计更具有挑战意义的教学环节,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如果将其付诸实践在“学案设计”中,应该设计“学情调查问卷”。其次,就要讲究学案的“留白”和“弹性”艺术。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思维的自主权,教师只是学生思维的“领路人”,真正具有价值的思考过程不能由教师代劳。“留白”就是要在留出时间给学生自主探究、讨论、操作,教师的“讲”此时就应让位给学生“学”。教学方案设计得太严谨太规整,就会错过很多课堂中意外生成的精彩,课堂的生命活力也会因此而黯淡。为了不让固定的设计限制生成的自由,所以只能预设粗线条,进行弹性处理,课堂上不能一味执行教案,完全拘泥于预设的固定程序。因此要进行“学案设计”。1二、“学案设计”是什么?1.“学案设计”的范畴。“学案设计”应当属于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这里的“学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由教师设计的学生的学习方案,是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对学生生命成长尊重的体现。2.“学案设计”的特点。“学案设计”应保证“以学论教”的有效落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发现为主,张扬个性,提升自信心。重在两个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三、“学案设计”的具体实践。 根据冯建军教授提出的从“教案”到“学案”是生命化课堂实践的体现之一的两个特点,我们认为“学案设计”包括两个实践层面:一是设计“学情调查问卷”;二是设计“开放”的教案,即“学案设计”。在此之前要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应从概念、法则、计算方法、规律、有代表性题目、错题分析等入手;2.从学生经常使用的教辅资料中找寻“学案设计”的相关内容;3.从问题入手,主要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洞悉到的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问题和在“学情调查问卷”中学生反映的学习问题。4.注意发现学生平时的学习喜好。主要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喜好,比如:有些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方面内容感兴趣,有些学生对图形方面内容感兴趣等。目的是使教师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教学环节,提高那些不太喜欢此教学内容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学情调查问卷”的设计。1.标题。例如:“××内容”学情调查问卷2.学生基本情况。例如:姓名性别班级3.内容。例如:(1)你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吗?有兴趣()无所谓()不感兴趣()(2)你认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起来会比较轻松、容易掌握吗?是()不好说()不是()(3)你认为在学习本节课之前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4)在这些需要掌握的知识中你觉得自己都掌握的很好吗?很好()一般()有些内容掌握不太牢()(5)如果你选择的是“有些内容掌握不太牢”,能否具体说说是哪方面内容吗?(6)你会主动在在课堂中尽情表现自己吗?会()可能会()不会()(7)当你在课堂上自信、大胆地表现自己时。你希望老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表扬我,如:你真棒!()给你加分或加“☆”。()投来赞赏的眼光。()(8)你希望老师在教学中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师生互助()(9)你能主动的参与到这些教学活动中吗?能()可能()不能()(10)当你们小组通过讨论,汇报很精彩时。你希望:教师:在全班用激励性语言表扬我们小组()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对我们组的回答再提出指导性意见()同学:全班鼓掌表扬我们()拼命举手进行补充()客观公开的评价我们()(11)“教师要教到学生心上!”你希望老师怎么教才能使你满意?请给点建议。(二)设计“开放”的教案即“学案设计”。操作要点: (1)每一次的“学案设计”就是教师在“学情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的一次开放性的探究新知的实践全程。学案设计要体现出: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的情感态度,充分体现个性化。(2)在“学案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情感体验及人文评价(主要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3)解决问题。不但要将解决问题的全程在学案中反映出来,还要将问题解决后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是那种幸福快乐的感觉要体现出来。(4)重新评估。即课后反思,要做到:一是教师要组织这样的反思活动;二是学生在主导反思活动中对教师设计的“学案”进行重新评估,提升生命的质量。四、“学案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1.教师设计“学案”必须建立在“学情调查问卷”的基础上。2.“学案设计”应当以“场景式”呈现出来,文字叙述要具体化。如:某一教学活动,这是一个场景,将活动的过程、要求,学生参与的感受、情境,带给学生的幸福体验等逐一描述。3.“学案设计”的评价应永远是激励性和示范性的。五、下学期的主要工作设想。1.“学情调查问卷”定稿。“学情调查问卷”设计已经初步成型,下学期通过不断研讨及课例分析在十月中询完成对每个问题的最终定稿。2.根据研究课的内容研究“学案设计”的文本格式。以上对“学案设计”构想的描述仅仅提出了“学案设计” 的操作要求,而并没有具体的实例演示。在金老师和赵老师的指导及全体数学教师的实践研究基础上完成对两个年段的两节课的“学案设计”具体实例及两节研究课的课堂展示。具体工作:(1)开学初召开全体数学教师研讨会,明确“生命化课堂”的具体内容、环节,做好分工;(2)“生命化课堂”汇报材料定稿;(3)“学案设计”和“案例集”的准备;全体数学教师在个体实践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学案设计”,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任教年段,从生命化课堂中的某一点研究,进行学案设计、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在全体教师对课例的研讨会上要提炼出生命化课堂的显著特征,使每一位上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为“生命化课堂”案例集做准备。此项工作将从开学初一直持续到十月底。(4)在9月18日前确定“生命化课堂”两节不同年段的研究课的内容和并准备好课堂展示,同时完成两节研究课的“学案设计”初稿。课堂教学课例重点突出:体验幸福、体验快乐、体验发展。根据听课专家的意见进行集体研课,反思。做好“生命化课堂”的研究初次展示工作。3.团队展示。在平时的课堂实践研究中,做好对生命化课堂研究的困惑与思考的积累。为团队展示的环节积累素材。在进行生命化课堂观察时实际操作点宜少不宜多,要揣磨、选择最有价值的,对生命化课堂更有实在意义的问题。4.“学案设计”教学实施的成果调查。经过一段时间“学案设计”教学实验后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教科研方面。 以上工作并没有具体的次数要求,将根据“生命化课堂”的研究进程及成果而定。但具体的时间要求是在十月底到十一月上旬完成。参考文献:1.冯建军.《生命化教育》.科学教育出版社,184.小学数学“学案教学”研究【题记——美国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也明确提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合作者、引导者。而几千年的“传道、授业、解惑”观念的根深蒂固,使教师每日必三思其教——“我要教什么,怎样教” ,而恰恰忽略了教的目的是什么。而学案教学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案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扭转了我们的教学思维,教师不再是单单的“我要教给学生什么,我要怎样教”,更重要的是“学生要我教什么,要我怎样教”,观念的改变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更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须,是大势所趋。【第一部分:设计简单、实用、高效的学案】【寻寻觅觅】学案——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已悄悄走进我们的教学中,对于多年来习惯于独霸教坛的教师而言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学案设计的不合理,运用的不恰当,学案四不像,课堂无所适从,整个教学走入自设的误区,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他的局限性,学案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目前也无所例外的存在着许多问题。问题一:学案设计琐碎、杂乱。学案中知识的呈现是凌乱的,无序的,没有形成一条清晰的学路,学生学下来混沌一片,知识的收获不能由点成线最后形成链,所以学案的设计不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二:学案设计依然是教案的再版。 学案设计基本上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在思考问题,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状况,教师认为新知的学习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殊不知学生接受起来会可能很困难,所以老师应该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怎样学习这些内容才收效最大,学生怎样弄清楚本节课的知识脉略呢?这样教师真正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而才会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三:学案设计没能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成了变相的灌输式学习。学案设计基本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呈现,没有对知识的全面性综合考虑,没有对学生的思维留下任何思考的空间,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装进去就完成任务了。至于知识的内在联系,则完全弃之不顾。【追根溯源】学案设计之所以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根源无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根深蒂固的“教”的观念没有转变;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二是习惯成自然的“教”的形式使然。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柳暗花明】对于学习能力有局限性的小学生来说,学案设计一定要做到简单、实用、适度,具体说就是要遵循四个原则:1、适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及年龄特征为坐标原点,以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为横轴,以既定的教学任务为纵轴,确定适度的有特色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学案区域。2、“以学定教”的原则:“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时代要求教师不能只是“传道解惑”,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的引路人。“学案”教学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即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法”,是学生通过看书、思维达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所以内容要确定,目标要明确,方法要指明,时间要恰当,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来描述,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来呈现,从而达到“以学定教”。 3、层级性原则:“学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探究的学习精神。为此,新课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空间,要涵盖基本知识的探究和知识的拔高两方面,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不同程度的思维。尤其是学案中练习的编制一定要做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定要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习题,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优生在疑难问题的启发下积极的思维,积极的探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潜能。同时设计简单、实用的学案,还要牢记几种方法:1、走出教材设计学案,不“唯教材”是从。因为现行青岛版教材最大的问题就是创设的情景远离我们的实际,数学知识的呈现太简单,太理想化,似乎学生都是“生而知之者”,都是学而优秀者,殊不知大多数学生还是很需要知其所以然的,所以知识呈现的全面性很有必要。如《小数比大小》一课,课本就提供了两个简单的例题,那么设计学案时就需要教师补充上必要的内容,请看:【认真阅读课本32页内容,有不懂的好好想一想,并认真填写下面内容。相信你会很棒哟!】一、小数位数相同1、一位小数比大小的方法。 (1)0.5米和0.3米比,哪个大?书上用了(   )比较方法。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2)试做:0.2○0.60.5○0.80.7○0.4(3)比大小:1.6()2.42.3()1.93.4()3.7想:一位小数比大小的方法是()2、两位小数比大小的方法(1)试做1.63()2.472.06()1.893.64()3.67(2)想:两位小数比大小()3、小数位数不相同。(1)你会比较0.25和0.3的大小吗?先在数轴找出0.25和0.3这两个数,观察发现:0.25○0.3(2)比大小0.4()0.042.05()7.80.37()0.03 (3)、涂一涂、比一比(4)想:小数位数不相同时,()也就是说学案的设计,很需要教师的慧眼,能适度发现知识的缺陷;很需要教师拥有非常扎实的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挖掘课本背后的东西,让学案真正成为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帮手。2、要会整合教材,把教材中散乱的内容条理化。教材中内容的呈现有时会出现凌乱现象,让学生无所适从,那么设计学案时,要主次分明,条理清楚,内容清晰,让学生探有所循,学有所遵,不至于手忙脚乱抓瞎。如《年月日》学案我是这样设计的:【阅读课本26页27页内容,并查阅资料完成下面填空,相信你会很棒哟】一、认识年(1)一年有()个月;(2)一年有()天或()天。(3)一年有365天的年份是()年,一年有366天的年份是()年。(4)2年=()月36个月=()年二、认识月 (1)31天的月份有()月,30天的月份有()月,2月份有()天或()天。(2)怎样能快速记忆每月的天数?三、平年、闰年的判断1、请查阅一些年历卡,你会发现每()年中就有一年的2月份是29天。2月份是()天的年份是闰年,2月份是()天的年份是平年,每()年中就有一个闰年。2、公历年份是()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是整百数的,必须是()的倍数才是闰年。该学案基本上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对课本进行了适度整合,使课本上散乱的“点知识”形成了“知识链”,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掌握基本常识,而对于知识的形成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不同程度的进行自主探索,达到梯级提高。3、学案设计要体现“以学定教” 。如上面《年月日》的学案设计,第一步,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有关年的基本知识,那么教师要挖掘的则是会计算年与月的换算及初步的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第二步,既要学会月的有关知识即知其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了解验证这些知识的真伪,即知其所以然,同时还要掌握不同的记忆方法;第三步,学生通过读书可以很准确的填出答案并初步了解意思,教师则协助学生通过查阅“万年历”真正明白每4年里一个闰年,三个平年,二月的天数可以作为判断平年闰年的依据;对于第2个问题,首先要理解每句话的真正意思,然后会用有没有余数来判别平年闰年。该学案成了教师手中的“剧本”,学生手中的指示灯,教学过程是在学生的需要中,确定教师的“教”的过程的。学案作为一种新鲜事物进驻我们的教学,迫使我们从“研究教法”的胡同里转回来研究“学法”,这就从根本上改革了我们几千年来的教师“教”的教学模式,学案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真正减轻了师生负担,从而达到“双赢”的最根本的目的。【第二部分:学案运用——是通向适度、高效课堂的桥梁】目前困扰我们老师的最大问题——就是设计的学案用抑或不用?不用,会给学生造成学案“无用论”,时间长了,就会淡化学案教学,学生也会轻视学案的预习,学案将成为我们教学的肋骨——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如果用,该怎样用?在此我作了如下探讨:【现状分析】 就现状来看,学案教学存在有以下问题:(1)学案成了妨碍正常教学的元凶,因为学案运用和读书不仅不能互补,反而互相影响,明显的例子就是,一说用学案,学生马上弃书本于不顾,为学案是从。(2)还有的是“唯学案”教学,只要学案上有的必讲,且唯恐学生不会,讲的是细而又细;只要是学案上没有的,就避之不及,就算有心深挖,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3)不能从原始的“教师教”的角色中走出来,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管学生学会与否,不自觉的就会替学生代劳,不自觉的就会离开学案大讲特讲,置学生于不顾。于是有志之师大呼:都是学案惹得祸。那么到底学案该如何运用才能真正使我们的课堂适度、高效呢?【初见端倪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课型我大致分成了这样的两种运用模式:一是漫游探秘式。首先结合课本主题图创设情景,不至于每节课都弹奏着“数学” 这一个曲调而使孩子感到乏味。在有趣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引入课题,为知识的探究作好了铺垫;然后根据学案中整理出的知识点,有序研究,学生结合课本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交流,每一个问题的交流都基本上按照汇报学案——提出问题——交流碰撞——展示延伸来进行,达到学案中的基本知识点全部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出知识背后的文章,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年月日》一课就是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二是问题探讨式。大致经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望】[闻][问]:方法是通过让学生解答新知中基本的题目,检测学生对学案中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看到了问题,了解了情况,为下面新知的探讨打下良好的知识、心理基础。第二环节[切]——进入交流展示。通过望闻问,确定了症结所在,弄清了得病的根源,这时教师就可以准确的“切”——开方、抓药、动手术各种方法一应具全,都可选用,只要治疗方法切中要害,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就决不只是空话。也就是说在上面查摆问题的基础上,出一组类似的题目,生生交流,师生探讨,对本节课中的新知适时、彻底的学透彻。第三环节【升华】:根据查摆问题——解决问题——切中要害后,接着对知识进行升华,或提炼方法,或上升理论。【防微杜渐】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学案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1.学生自学式。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在汇报、提问、解问后,进入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总结口算方法这一环节,当时有一个小组是边举例边总结:口算方法有两种——如79()5=,第一种是70()5=350,9()5=45,350+45=395。第二种是79=80,80()5=400,多了个1,用400—1=399。别的组员马上指出第二中方法的错误之处,并进行了改正。到此似乎很完美了,不然,其实这就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时我适时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强化练习,最终达到真正解决问题于课堂上。  2.师生共研式。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  3.教师讲授式。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讲解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其次要弄清学案为什么要进行交流?怎样交流? 学案交流是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交流,学案的功能就无法充分发挥和实现。但是交流的规模和频率教师一定要控制好,否则会给教学本身带来影响。——学案交流切忌长篇大论,鼓励短小精悍,点明关键,直击结论,三言两语亦无不可。——学案交流必须面向教室里所有的学生。声音一定要响亮,力争全体同学都能听清,这是发言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做不到这一点,效果肯定不会好。另一方面,认真倾听既是教学的需要,又是学生优良品德、学德、行为习惯的体现。即时点名,令其对同伴的发言作即兴评价,这一做法对教室里的所有学生形成了压力,迫使其认真倾听,学会尊重他人,从机制上确保全员参与。总之学案教学不一定是最好的教学措施,但在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想真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真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真的让我们的课堂适度、高效,那么“学案教学”应该是一种好的尝试,最起码会成为适度、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加速器。 有人说:“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是英雄”,那就让我们也来尝一尝做英雄的滋味吧!小学数学课“学案式导学”探究小学数学课,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教育的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加上新课改的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同时对教师的“导”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学案式导学”模式在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因此,设计符合实际教学需求的学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对学知识的消化吸收以达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探讨的就是数学学案的合理设计。应该明确的是学案不是教案,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依据,如果把学案等同于教案,把每课的数学内容罗列一遍,那起到的作用就和学生盲目读书达到的效果相近,甚至有的学生会把学案仅仅当作应付的作业去完成,那样的效果就更小了。因此,数学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就决定了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哪些知识是学生从阅读中可以获取的,在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应围绕着教学目标去做,但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学习的空间,也就是说,学生必须通过思考探究,才能得到结论。最后就是关于学生在得到规律性的认识的过程中,方法应当是在设计学案问题的时候就把方法有意识的展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其次,在设计学案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在设计这样的问题的学案的时候,注意把握问题的层次,也可以把比较复杂的一个问题分解成一些较简单的多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去思考,从而完成目标。因此,好的数学学案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层次划分,把教学目标统一于不同层次的学案设计中;再就是学案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目的都是为了达成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下在来探讨的是学案的实施问题。如果只有好的学案,没有好的实施模式,那学案只能变成无源之水。因此教师通过学案教学对学生的“导”是至关重要的。那怎样才是学案实施的有效方法? 学案编写后可以课前直接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预习课本,把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完成学案第一层次的相关问题;然后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归纳出概念并能理出知识结构,完成学案第二层次的相关内容;最后再去解决难点问题和规律性的问题,也就是完成学案中第三层次的内容,对这层次的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探究,但要把未能解决的疑问写下来,以便进一步学习。在这个学生完成学案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学案导学设计的初衷。然后就是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导”的作用了,学生在学案的指引下的阅读已经对所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了解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就没有必要进行全面的讲解了,否则就是简单的重复。通过上面的理论学习,课题组老师感触很深,学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实施;对于教师也是挑战,教师要打破过去的教学定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适应新的教育改革理念。小学数学“学案设计”教学模式 长春市西民主小学 王家慧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构建了小学数学“学案设计”这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它是由每位学生课前独立设计出反映自身认知水平的学习方案,再经过课上不同范围内的展示、合作、交流、探究,使问题得到高效解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学案设计”教学模式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自主设计学案——小组展示交流——组际汇报完善——应用实践提升。下面,我就结合《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谈一谈小学数学“学案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一、自主设计学案课前教师要把本节课内容以专题开放性实践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独立设计出反映自身认知水平,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案”中可写出本课的重、难点,也可记下疑难问题,并可通过书籍、“因特网”、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内容。为吸引兴趣,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地添加一些小的图画作修饰。如在《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中,学生根据例题、小标题、练习册等内容,用文字、提问、表格、分类、综合等方法设计“学案”。有的还自创了情境法,把知识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图文并茂,收到了很好效果。二、小组展示交流设计好“学案后”,课上要给学生充足时间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把自己的“学案”展示给大家,进行互学、互补、互评,把小组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最后形成最佳学习方案。 如在《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中,组长带领组员汇报了容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及进率等重要知识点。对在自学中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了讨论,如有的提出为什么容积计算方法与体积的相同,也有的提出容积的计量单位是否只有升和毫升。在质疑、讨论中思维相互碰撞,经过交流达成共识。如意见不统一,则留到下一环节中全班讨论。学生在交流中相互支持、配合、反思,不断丰富了自己的认识。三、组际汇报完善学生在讨论、分析和交流中,有成功的喜悦、创新的火花,也存在着片面、模糊的认识,甚至错误的结论。这就要通过组际汇报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澄清模糊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结论,使学生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并通过归纳整理把零散的知识科学、系统化。如在《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中,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语言讲解自己的“学案”,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特见解,标新立异。如有的学生提出平时喝的水、饮料都装在形状不同的瓶子里,怎样计算液体体积呢?有的认为可把水倒进长方体的容器里,然后量出容器的长、宽及水深就可以了;有的认为这种方法太麻烦;也有 的说看见自然老师做实验时用的量杯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此时老师适时地向学生介绍液体的计量工具:量杯和量筒。四、应用实践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师生共同理解、感悟、发展的“双赢”活动,使问题得到高效解决。教师可根据实际,让学生参加一些尝试性的实践活动,从而收集、积累生活知识,懂得知识的实用价值,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教《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前,我让学生去了解有关容积方面的知识。有的学生从网上下载或从课外书中收集资料,有的学生找来容器进一步了解容积的概念,有的学生甚至亲自去超市实际调查,看看物体的容量与重量有什么不同。他们收集了容积单位的产生,我国使用过的市制容积单位,西西与毫升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课堂上学生知道了容积的应用价值,就更加主动地学习。教学中我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求出身边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容积,最后还针对浪费水的现象编了一道习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中的问题生活化,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本课教学过程由过去教师的单一传授转变为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提问 、协作解决的新型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设计学习方案,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每个成员的整理方法是否有序、系统,取长补短,完善学案,使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其次在组际之间相互提问、质疑、辩论中,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一个层次。知识的扩展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习题设计了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但在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小学数学"学案设计"学习策略课题实验体会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学案设计”学习策略的教学改革实验,立项来,我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学案设计”学习策略实验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粗浅体会。一、制定实验方案,边实验边学习。在区教研员老师的引领下,我于2006年9月份在四年级开始进行实验。每学习完一单元,进行一次“学案设计” ,做到边实验边总结,边学习边改进。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不断的查阅各种资料,提高理论指导水平。同时经常与实验教师进行研讨,及时写出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及阶段性总结。实验表明:整理与复习的“学案设计”以初具规模,新课的教学正在不断探索、研究之中。学生由不会设计学案到喜欢上设计,并能得心应手的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学案,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所需资料,着实是提高了各种能力。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一)自主设计学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每单元的"学案设计"课的前两三天,老师把本节课要复习的内容以开放性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式独立设计出反映自身认知水平,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可适当地在文字周围添加一些小的图画作修饰,像出报刊那样,设计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学案设计”。并把设计的“学案”在展台上展出,全班同学学习借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设计“学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从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不光要考虑到“学案”的美观,还要考虑到内容的精练。引导他们根据例题、小标题、做一做、练习册等内容,用文字法、提问法、表格法、分类法、综合法去设计“学案” 。有的同学还自创了情境法,就是把知识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图文并茂,效果很好。这样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二)小组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设计好“学案”后,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把自己的"学案设计"展示给大家,进行互学、互补、互评,取长补短,最后形成最佳学习方案。但是,课堂上我发现一些学生不知应说些什么,找不到重点,有时合作交流只是流于一种形式。为了把合作交流落到实处 ,教学中我有意地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展示给大家,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并对学习中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经过合作、交流、探索,使大家思维互相碰撞,力争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最后形成最佳学习方案。这时我充分尊重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发表与老师、同学不同的意见,大胆质疑。如果同学之间能解答的,请同学解答;如果不能解答的,我就耐心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与同学、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在交往的过程中相互支持、配合、反思,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这样建立一种师生、生生合作的关系,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竞争搭建舞台。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在学生合作、交流、探索中,使问题得到解决,使每一位学生的学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三)动手收集资料,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一次“学案设计”课上,我们班的同学用微机设计出了自己的“学案设计”,图文并茂,还在因特网上下载了一篇和本节复习课有关的课外常识“三位一节”的小文章。形式新颖,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是我不失时机的表扬了她,并鼓励其他同学向她学习。因为我觉得这种形式很新颖,尤其是在整理与复习的课上,适当穿插一些这样的内容,可使学生的知识加以延伸,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从此以后,我们班的学生能够经常翻阅一些科普知识、天文地理、数学读物等方面的书籍,或在网上下载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小知识,在“学案设计”课上读给大家听。例如:在“十进制计数法”一课中,复习多位数读法时,一名学生收集了地球陆地、海洋、森林总面积等数据让大家读出来。这样在复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如:在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一课中,学生收集来了公历年份的由来,“米” 是怎样确定的,什么是“光年”等小常识,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总之,经过教学实验,我们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加强探索,学生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