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和晚明文学批评

《童心说》和晚明文学批评

ID:41267173

大小:1.27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8-20

《童心说》和晚明文学批评_第1页
《童心说》和晚明文学批评_第2页
《童心说》和晚明文学批评_第3页
《童心说》和晚明文学批评_第4页
《童心说》和晚明文学批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童心说》和晚明文学批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童心说》和晚明思想解放潮流1教学目标读懂原文。了解明朝杰出思想家李贽的文学观念。《童心说》具有近代启蒙思想色彩,是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意义。2李贽(1527一1602)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明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主要生活和活动时期是嘉靖到万历年间。(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童心说》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启蒙精神。3生平简介26岁考中

2、举人,30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20年小官,50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54岁辞官,晚年著书讲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道学家多所揭露,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也作激烈抨击,因而触怒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最后自杀于狱中)4“童心说”的内容“童心”就是真心(真实的思想感情)。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主体内心情感和人生欲望。保持“童心”而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5如何阐释“童心”?“天下之至文,夫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以“童心”说来作为孔孟之道的对立面,认为“道理闻见”使人的言谈举止不再发自本心,因而言谈举

3、止成为“以假人言假言”、“事假事而文假文”的虚假世界。童心是“好察迩言”,“则得本心”(《答邓名府》)不扫除“道理闻见”的污染,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艺创作。“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6现实意义和价值反对把文学作为阐发孔孟之道的工具,甚至把矛头指向孔孟及儒家经典,指出其说教非“万世之至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复古主义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文学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出好作品,而作品的优劣不是愈古愈好。改变历来轻视通俗文学的偏见。(肯定传奇、院本、杂剧的价值,进而把《西厢记》、《水浒传》列为“古今之至文”。)7《童心说》小结强烈反对道

4、学教育及封建名教的束缚,反对权威和僵化,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特征,具有近代启蒙思想的色彩。其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和情感,程朱理学摧残人们精神和理智的一种抗争;是对个性的自由解放、自由发展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呼唤;是躁动于封建名教重压下的人的主体自觉的渴求和觉悟;是与初步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在当时的确振聋发聩的作用,无论是对文艺批评,还是对教育的理论与实施,都具有深刻意义。8王学与晚明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心学重一己而轻外物,重冥会而轻实证,重以内心的返照为求得真知得主要途径。9心学对文学批评的影响经世致用精神的消歇;诗文理论直指人心的新趋向。10宋濂与刘基宋濂:为文

5、要“明道”、“立教”、“辅俗化民”(《文说赠王生黼fǔ》)。刘基:“世有治乱,声有哀乐”,写作诗歌应有“美刺讽谏”的作用。共同点:汉唐以来儒家文论传统精神。11明初文论主张没有继续繁衍的原因与明代政治、士风相关;与心学的兴起相关。12读书种子断绝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说:“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一杀孝孺,则后来读书者遂无种也。无种则忠义人材岂复更生乎。”(李贽)士对忠义操守的放弃。(明代前期士人儒家政治理想昙花一现后破灭的标志)13王振和工部侍郎王佑“王侍郎何以无须?”“老爷所无,儿安敢有?”14学术是时代的隐喻心学反对理学八股积弊,以及世道人心的腐坏,主张直指本心,探索内

6、心道德的真谛。实际上可以看作在当时险恶政治环境中、在道学腐化的文化环境中,士人寻求驰骋心理自由的空间,在心灵主体拓展的一片新天地,是解决士人群体人生困境的方案。15理学大儒、心学先驱的薛瑄“七十六年无一事,此心惟觉性天通。”论学重一己之体验。(工夫在“夙夜饮食男女衣服”等万物之间)饮食男女无不可道,诗文题材十分广泛。不作道学语,而要发之自然,抒写心中所不得不言者。16陈献章(陈白沙)“道也者,自我得之,自我言之,可也。”“夫人所以学者,欲闻道也。苟欲闻道也,求之书籍而道存焉,则求之书籍可也;求之书籍而弗得,反而求之吾心而道存焉,则求之吾心可也。”“学必有源,静而反观乎此心之体,得其自然而不

7、假人力。”社会/自我,依傍宋儒/追求自得,学习经典/静中自悟天下之道原自吾本心17王守仁《明史·儒林传》: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中国文学思想从早期得物感说向晚期得性灵说转变得关键人物之一。18心即理我即理。价值评判的权力归于自我,空前突出主体地位,从而使士人的人格得以从外在的权威中摆脱出来而独立。19学术与个体的生存体验从忧谗畏讥的悲愤凄凉转向从容自得。在面对生命绝境时,发现自我良知对于生命存在的重要。“渐觉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