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

ID:41249925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20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_第1页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_第2页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_第3页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_第4页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案例教学法一、案例的选择和设计(一)案例的选择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已经有许多优秀的案例,教师可以充分的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可以精选一些有地区特色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正确方向。选用案例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教育为辅。有些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并不是不能用,而应慎用、少用。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社会的阴暗面和消极腐败现象,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党和政府已丧失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治理国家的能力,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社会主义信念的确立,不

2、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运用事例时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案例鼓励学生。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既要有对实际情况的描述,又要紧扣课文中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尽可能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体现思想品德课特点。这样才能让学生始终意识到学有所用,能应用于实践,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3.与时俱进。引用的案例不应全是陈年旧事,应紧跟形势,把握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4.注重趣味性。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只有这样

3、,才能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如在讲到“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时,可结合美国著名影片《小鬼当家》中小主人公的维权行为来分析讲述,使学生感到看起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5.注重精确性。引用案例应尽量讲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以及此案引自何处,做到真实可信,现实感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让他们真正接受,反之,胡编乱造,无中生有,则会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产生怀疑,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6.具有本土特色。引用的案例最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关系不大。通

4、过这些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无法赶超的,只要自己努力也可做到。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维护人格尊严权,可以列举同学们身边的事情,“起绰号”、“骂人”等现象;学习保护隐私权时,可以列举“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常见现象。八年级下册第十课维护正义的内容中,教材选取的是任长霞的案例,教师上课时可结合孟祥斌在浙江金华舍身救人的事迹讨论、分析。(二)案例的设计选好案例后,教师应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案例1.案例的语言要精练简洁、有针对性。对案例描述的角度与教材的内容紧密联系,语言表述要简单明了。2.问题的设计要难度适宜

5、,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适应,同一材料不同年级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难度过高或过低都难以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问题设计还要针对性强、指向明确,否则学生将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下手。3.问题的设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问题的设计要多角度,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二、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般来讲,思想品德课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流程分为紧密相连的四个环节:1.呈现案例,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将事先印制好的案例分发给学生,或运用投影仪、多媒体呈现案例;也可以当堂叙述案例,或让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进行课堂模拟,教师再提出

6、问题和教学要求。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知识时,首先介绍近几年我国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第二,北方多次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面对这个问题,青少年学生应做些什么?这一设疑导学,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也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独立阅读案例,浏览教材,深入思考案例;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法。3.集体交流,讨论案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充分发表

7、自己的见解,展开双方或多方的探讨。此时,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第一,提出讨论的基本要求。例如,学生要勇于发言,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冷静听取和思考别人的意见。第二,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不同观点,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辩证分析社会现实问题。第三,组织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教师应有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与讨论,特别要启发引导不爱发言或极少发言的学生,开拓其思维,消除其自卑感,使其产生积极参与意识,确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进行。第四,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

8、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实现教学目标。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