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49517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0
《“小班化”科学教学案例及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班化”科学教学案例及反思案例背景: 我执教了一节科学课——12、《杯子变热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制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一课。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了解并区分什么是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热传导的特点;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按着提出问题——猜想预测——交流探究方法——
2、动手实验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样的课堂线条来梳理课堂探究的各个环节。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人,探究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本课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放、由半独立到独立的教学原则,“经历感觉过程、自主动手研究”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热现象提出问题;能提出探究热传导现象的大致思路并实施探究实验;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合作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教学重点: 知道热可以沿着物
3、体传递,能从一个物体传导另一个物体,并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并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的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固体中热是怎样传递的,各种物体传热本领有什么不同。 课前准备: 铁架台、酒精灯、有腊油的石棉网、小方铁片、火柴、玻璃片、细长铝丝、凡士林、夹子、烧杯、热水、铁丝、木筷、竹筷、玻璃棒、塑料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带把的不锈钢杯(或铝杯)中,现在我在里面装一点热水,请同学摸一摸杯壁、杯把。有什么感觉? 2、学生交流 3、谈话:你有什么问题? 4、学生
4、交流,可能提出: (1)为什么盛有热水的不锈钢杯的杯壁、杯把也是热的? (2)热是怎样传到杯把上的?(引导学生作出假想) (3)哪些物体也有这样传递热的本领? …… 5、教师梳理,引出课题——12、杯子变热了 (二)探究活动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 活动一: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实验。 1、谈话:热是怎样在固体中传递的,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吧。教师演示实验。 (1)实验器材:铁丝做的实验架、酒精灯、火柴、凡士林(或蜡)凡士林是一种润滑济,它的的特性是: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具有黏稠性,温度比较高的时候会熔化,变成液体。 (2)
5、实验步骤: 用铁丝做一个实验架。把三根火柴的尾端用凡士林(或蜡)依此在实验架的铁丝下。点燃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 (3)观察发生的现象。 (4)汇报实验现象;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脱落。 (5)汇报实验结论: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导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传导。其实热传递有三种方式:我们今天只研究其中的一种——热传导。 2、谈话:为了进一步验证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教师给出了以下器材:酒精灯、玻璃片、夹子、蜡。大家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研究一下吗? (1)先让学生
6、说说自己的实验设想。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相信大部分同学能够知道用夹子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靠近火的一端受热先融化,然后依次向外。这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烫着。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加以指导。 3、这两个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地方向温度较低的地方传递。 活动二: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一样吗 1、提问:不同物体传热的能力一样吗? 2、谈话:利用桌子上的玻璃棒、细铁丝、铜丝、铝丝、木筷、竹筷、铅笔、塑料棒、圆珠笔、尺子等你能设计实验吗? 3、、小组设计实验,交流设计。注意:
7、别洒了水,以免烫伤。实验结束要立即倒掉热水。 4、小组分组探究 5、汇报现象以及结论 6、教师小结:实验说明,不同物体的传热能力不一样,一说来金属热传导的能力强,木、竹、陶瓷、塑料等非金属材料热传导能力弱。像金属那样容易传热,叫热的良导体,非金属不容易传热,叫热的不良导体。我们说的热的不良导体是说它传热的能力较弱,而不是说一点也不传热。 (三)、自由活动: 不同的物品各部分是什么做的?说说其中的道理。 1、谈话:正是人们认识到热传导的这种性质,所以它在科学上广泛运用。你能说说你了解的这种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2、学生交流。
8、 3、教师小结:只要我们认真动脑,就会利用科学充分改善我们的生活。 (四)、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实验研究,你都有哪些收获?生交流。学完这课,你还有什么问题要研究?师最后小结:同学们,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