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案例

ID:41244574

大小:56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20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案例_第1页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案例_第2页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案例_第3页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案例_第4页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的教学案例孙明君江苏新沂一:主题与背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为例。以往的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因为这是抽象的科学概念,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什么可以讨论的,为了学生的理解,顶多也就是教师改变一下讲授的方式,或举一些生动的生活的概念做类比分析以便于学生接受。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是化学化学计算中经常使用的物理量。此概念的教学在中

2、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正确理解此概念的内涵及正确使用该物理量进行计算也是中学生必备的化学素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直接讲述这些概念的定义、单位及使用方法;学生仅是背知识要点,做题目重复练习,而对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式量、摩尔质量的内在联系不甚理解,更不用说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我很想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本课内容我作了一些努力,有成效,有时也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我把教学设计的全过程整理出来

3、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二;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含义。2、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3、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过程与方法:(应用与创新)1、初步学会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责任)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重点是操作技

4、巧和能力: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教学难点摩尔质量和有关计算解决措施:小组交流操作体会,总结归纳最有效的方法。依据的理论在做中学、带问题学,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导入复习旧知:化学计算[投影]:1gH2与12gO2混合反应。求:①哪种气体过量,过量多少?②生成多少水?③反应前后的分子数?④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讨论,分析:按已有知识问题①②可以解决,而问题③④无法解决,从学生旧有知识引入,以利于建构新的知识。设疑本例题还需要增加什

5、么条件才能解决剩下的问题呢?讨论后回答:已知1gH2与1gO2含有的分子数强调若知道1gH2与1gO2含有的分子数此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板书]:1gH2与1g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新授内容作准备复习化学计算先把问题①②解决掉学生板演:4321g12gO2过量,按H2的量计算,设反应的O2的质量为x,生成的H2O质量为yx=8g剩余O2为12g-8g=4gy=9g复习初三化学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强化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设疑深入[投影]:第③问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原理.[提问]:为什么4gH2与32gO2恰好反应?

6、揭示隐藏的矛盾:在共同思考回答[讨论、总结]:H2、O2式量之比为2:32H2、O2分子质量之比为2:32又因为恰好反应时H2、O2分子数之比为2:1,所以反应中H2、O2的质量之比为4:32对原有知识深入分析,揭示其矛盾,以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平衡反应中,当我们从微观解释其反应原理时,说每2个H2和1个O2反应生成2个H2O,但在实际应用计算时却按H2、O2、H2O的4:32:36的质量比计算?为什么式量之比与分子质量之比相等?(分子的式量是怎样得来的?)学生讨论,教师推导: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拔高,暗中引入新知

7、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以质量的1/12为标准的。设H、O、C原子的质量分别为m(H)kg、m(O)kg、m(C)kgH、O的相对原子的质量分别为M(H)、M(O)H2、O2、H2O的相对原子的质量分别为M(H2)、M(O2)、M(H2O),即H2、O2式量之比与分子质量之比相等对上式进行变换:该等式意义?M无单位,上述等式无意义,为了使其具有物理意义,令其单位与m相同,并取其数值,则:该等式表示与物质式量数值相等质量的物质具有相同的微粒数。由推导的过程可知,此关系对于其它物质也成立。即:由推导可看出,在数值上与式

8、量相等质量的物质含有微粒的个数都相等,是一个常数。如果用NA表示,即2gH2、32gO2、18gH2O…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微粒,NA个。如果知道的大小,1g物质中含有的分子数这一问题就可知,问题③④就可以解决假如说NA的大小已经知道,请同学们课后把刚才的习题解出。在推导的过程中进行新知识的潜移默化,此时并不点明是新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联系。小结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