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估算》教学设计

《加法估算》教学设计

ID:4122509

大小:231.7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9

《加法估算》教学设计_第1页
《加法估算》教学设计_第2页
《加法估算》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加法估算》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法估算》教学设计赣榆县厉庄小学韩美善设计思路: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前面在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以生活化的情境为载体,把解决实际问题和估算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使学生体会估算方法的多

2、样化,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进行估算,理解估算方法。本节“加法估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第七单元例5的教学内容,教材以收集矿泉水瓶为现实背景,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估算策略。使学生体会到:(1)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计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如,估算第三、四周一共收集的个数,如果把192看成200,219看成200,估算结果是400个;如果把192看成190,219看成220,估算结果是410个。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只是一种稍微粗略些,一种稍微精确些。(2)在解决问题时,估算、精确计算可以根据问题适当采用。如,解决“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3、”时,可以用估算;在解决“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再送一次”时,可以精确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40-41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估算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教学过程:一、揭题,引入新课1.说说下面各数比较接近几百。896401608597888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样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二、合作探究。1.教学例题:出示商品广告。

4、(1)请同学说说有哪些商品?价格分别是多少?(2)你能说说每件商品的价格大约是几百元吗?(同桌说)(3)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怎样列式?(98+192)(4)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说一说。(5)指名说.师板书:98+192≈300100200能写等号吗?为什么?300哪来的?(同桌讨论。)(6)指导读法:九十八加一百九十二约等于三百元。2.教学试一试:买一辆自行车和一台电风扇大约要多少元?(1)你是怎样想的,和同桌说一说。指名说,强调说出理由。(2)问:任意选购两件商品,估算大约需要几百元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说。指名说,集体判断。3.小结:当我们

5、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等于号,而要用约等于号来表示。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同桌说一说。指名汇报。2.想想做做第2题生独立完成练习,然后指名汇报。3.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说怎样估算。生独立计算。(2)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读题,同桌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指名口答。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在估算时要注意什么?2教学反思:《数学科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上,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

6、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较好地掌握了本课内容。但是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我觉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发现。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在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知识和方法。这节课上,我觉得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还是少了,虽然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本课容量

7、较大,某些环节没有发掘学生内驱力,比如学生在估算策略上应该是多样的,不一定局限一种思考方法。要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得愉快,首先还需教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多引导,少包办。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