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223872
大小:19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9
《浆叶式干燥机在多品种氢氧化铝生产工艺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浆叶干燥机在多品种氢氧化铝生产工艺中的应用摘要多品种氢氧化铝的生产过程中,干燥方式的选择是影响产品最终质量和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干白氢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浆叶式干燥机的工艺流程、设备造型、生产特点等。关键词多品种氢氧化铝浆叶干燥机1.概述氢氧化铝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冶金用氢氧化铝及多品种氢氧化铝,多品种氢氧化铝目前已开发上百个品种,占氧化铝总产量比例10%左右,包括干白氢氧化铝、高白氢氧化铝、超细氢氧化铝、拟薄水铝石、氢氧化铝凝胶等,主要用于阻燃剂、人造大理石、人造玛瑙、电缆、医药及化工原料等。从航空航天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电
2、缆电器材料、再到日常生活的汽车火花塞、节能灯、精品陶瓷、人造大理石、牙膏、胃药等等,已经涵盖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其价格是冶金级氢化铝的几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最高端产品吨价格已达数百万。浆叶式干燥机目前主要应用在干白及高白氢氧化铝生产线,因其具有设备结构紧凑,装置占地面积小,单位体积设备的传热面大,热量利用率高达90%等优点,在全国多数多品种氢氧化铝生产线中都有应用,且效果较佳。2.干白氢氧化铝产品生产工艺3.浆叶式干燥机设备特点桨叶干燥机由互相啮合的二到四根桨叶轴、带有夹套的W形壳体、机座以及传动部分组成,物料的整个干燥过程可在在
3、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下进行。干燥机可以用蒸汽、热水或导热油作为加热介质,轴端装有热介质导入导出的旋转接头。加热介质分为两路,分别进入干燥机壳体夹套和桨叶轴的内腔,将器身和桨叶轴同时加热,以热传导加热的方式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需要干燥的物料经由螺旋输送机定量地连续地送入干燥机的加料口,物料进入器身后,通过桨叶的转动使物料翻转、搅拌,氢氧化铝与器身和桨叶接触,被充分加热,使物料所含的表面水分蒸发。同时,物料随桨叶轴的旋转成螺旋轨迹向出料口方向输送,在输送中继续搅拌,使物料中渗出的水分继续蒸发。最后,干燥均匀的合格产品由出料口排出。设备特点:a.
4、设备结构紧凑,装置占地面积小,单位体积设备的传热面大,可节省设备占地面积,减少基建投资;b.热量利用率高。浆叶式干燥机采用传导加热方式进行加热,所有传热面均被物料覆盖,减少了热量损失;没有热空气带走热量,热量利用率可达90%以上;c.楔形桨叶具有自清洁能力,减少结疤,可提高桨叶传热作用。4.生产工艺流程选择4.1选用计算空心浆叶干燥机的选用,主要是根据物料干燥中允许温度及最终含湿量要求对热载体的选用,根据产量及蒸发水量对该机大小规格的选用。4.1.1热载体的选用。干白氢铝生产一般采用蒸汽做为热载体,来源广泛,热效率高,成本低廉,且热水可
5、回收再利用。4.1.2规格选用计算(1)计算水份蒸发量W:水份蒸发量产kg/h;G:每小时产量kg/h;W1:物料初含湿量(湿基)%;W2:物料终含湿量(湿基)%。(2)干燥物料必需热量Q=W•Y+G•C•ΔTQ:干燥所需热量kcal/kg;Y:水的蒸发潜热kcal/kg;C:干燥料热容kcal/kg•℃;ΔT:物料出口与进口温差。(3)所需干燥器加热面积A:干燥器加热面积;a:传热系数kcal/h•℃•m2,其值随热载体的种类和湿物料的特性而异,其值一般在70~300kcal/h•℃•m2。4.2运行示意图4.3两级串联运行部分公司采
6、用两台浆叶干燥机串联组合进行二级组合干燥法干燥氢氧化铝湿料,即首先使用一台浆干机进行初干燥,水份蒸发约60%~80%,然后再用另一台干燥机进一步干燥,使产品最终达标。此运行模式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技术经济优势明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干燥方式,在实际实用中易于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是:采用二级组合干燥法干燥流程长,物料需倒运一次,易产生粉尘;而且设备、厂房一次性投资大,几乎是单级运行的二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它的应用。5.结束语浆叶式干燥机在多品种氢氧化铝生产中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氢氧化铝生产中蒸汽来源方便,甚至可
7、用氧化铝生产溶出工序中的余热蒸汽来进行生产;空心浆叶式干燥机热效率达85%~95%,实际使用过程中,氢氧化铝湿粉脱水1t约需蒸汽(0.35MPa)2.5t,如果蒸汽压力有所提高,消耗量可以尽一步降低;因采用热传导、辐射等间接换热的方式进行干燥,与产品没有接触,避免对产品造成二次污染,保证产品质量。总体而言,浆叶式干燥机具有设备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传热效果好、热能利用率高、设备及厂房投资小、使用方便安全等特点,在多品种氢氧化铝使用过程中效果良好。参考文献:[1]曹恒武,田振山.干燥技术及其工业应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8、[2]潘永康,王喜忠.现代干燥技术(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