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原理结题报告

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原理结题报告

ID:41197828

大小:149.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8

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原理结题报告_第1页
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原理结题报告_第2页
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原理结题报告_第3页
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原理结题报告_第4页
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原理结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型功能材料制备原理结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型功能材料制备结题报告学号:1091900101姓名:唐骜学院:材料学院2011年11月10日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备前言: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功能材料也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85%。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

2、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正文:一、复合材料汇报总结(1)复合材料的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2)复合材料的组成。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3)复合材料的分类。按照基体分,可分为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如果按照增强体的形状分类,可分为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夹层增强复合材料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4)复合材料的成形工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比较多,我简单介绍了三种。手糊成型工艺,主要用来制备树脂基复合材料,;反应自生成法,主要用来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压法

3、,主要用来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5)复合材料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6)具体实例:增强体蜂窝状结构TiCp/TC4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二、参观实验内容及结果总结实验一硬脂酸LB膜的制备及表征(1)实验目的:1.熟悉垂直提拉法的基本原理2.掌握LB膜的制备方法3.了解LB膜的发展状况(2)实验原理1.LB膜材料在亚相上的展开机理2.典型的LB膜材料及有序单分子层的形成3.亚相液面上单分子膜的特征参数及状态(3)实验仪器及药品LB拉膜机、超纯水机、真空泵、恒温槽、硬脂酸、乙醇、氯仿、异丙醇、硫酸、重铬酸钾。(4)实验内容1.基片和槽子的处理2.溶液的配置3.基片π—A曲

4、线4.LB膜的制备5.成膜性能的判断(5)工艺流程:计算成模量→称量配液→清洗LB膜槽→铺展→滴液→拉膜→成膜(6)实验结果:转移比:层序号转移比层序号转移比12.27651.65620.44260.23131.97071.52240.477(7)实验结果总结:1.膜厚为分子级水平(纳米数量级),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2.可以制备单分子膜,也可以逐层累积,形成多层LB膜或超晶格结构,组装方式任意选择;3.可以人为选择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累积不同的分子层,使之具有多种功能;4.成膜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不受时间限制,所需能量小,基本不破坏成膜材料的高分子结构;5.LB膜

5、技术在控制膜层厚度及均匀性方面远比常规制膜技术优越;6.可有效地利用LB膜分子自身的组织能力,形成新的化合物;通过实验,较成功地制备出了多层LB膜,转移比符合实验结果要求。(8)思考题:1.基片与成膜材料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答:基片表面为亲水面,与硬脂酸的亲水基团相互吸引结合在一起。2.以水作为亚相,为什么要用超纯水?答:水中的杂志会影响成膜质量3.实验中最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实验前清洗LB槽;合理选择溶剂;亚相如果是水要用超纯水;拉膜的速度要适中。实验二静电纺丝法制备湿敏纳米纤维(1)实验目的1.熟悉静电纺丝法制备湿敏纳米纤维的基本原理2.了解静电纺丝的优点及其

6、材料的应用前景3.了解纳米纤维的性能及应用(2)实验原理将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带上几10-10V高压静电,带电的聚合物液滴在电场的作用力下在毛细管的Taylor锥顶点被加速。当电场力足够大时聚合物液滴可克服表面张力形成喷射细流。细流在喷射过程中溶剂蒸发或固化,最终落在接受装置上,形成类似非织造布状的纤维毡。下面解释形成Taylor锥的原因:从表面现象的研究可知,在毛细管顶端的液滴,将成为凸形的半球状。可在液滴表面上施加一电位,液滴曲面的曲率将逐渐改变,当电位达到某一临值Vc时,半球状液滴会转变为锥形,其锥形的角度为49.3°,这一带电的锥体称为Taylor锥。静电纺丝能

7、使纤维变成纳米级的原因是:在强电场作用下,流体进而可以从Taylor锥中被顶出,形成射流,直径变小。由电流体动力学分析可知,注入流体的表面电荷可能发生衰减,表面电荷与电场的偶合力可以导致出现切向电应力,这是使带电液流加速和直径减小的主要推动力,与之抗衡的主要是粘性应力。另一方面,与法向电应力平衡的是表面张力和相之间的压力差。在理论研究中首先应建立牛顿流体电纺的数学模型,写出这种细长状射流的电流体动力学的完整方程组,主要包括流体的粘度、电导率、电荷密度等参数。根据这种射流细化模型的理论分析,可以预示出射流横切剖面和表面电荷分布随射流位置而改变。(3)实验装置(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