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操作风险化解之道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操作风险化解之道

ID:41167652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8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操作风险化解之道_第1页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操作风险化解之道_第2页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操作风险化解之道_第3页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操作风险化解之道_第4页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操作风险化解之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操作风险化解之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内部控制视角下的操作风险化解之道  近年来,票据业务、理财“飞单”“萝卜章”等违法案件在部分银行机构屡屡发生,在社会中产生重大影响,也给整个银行业敲响了警钟。部分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薄弱,存在内部员工与外部不法分子内外勾结、私刻公章、伪造证照合同、违法违规办理同业理财和票据贴现业务、非法套取和挪用资金的重大案件,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大量案件背后透露出来的是银行操作风险的管控失效,进而产生一系列人为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如何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做足内部控制文章,将是商业银行今后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  一、操作风险成因分析  (一)内部机制建

2、设有待完善  1、缺乏严密的制度管理体系  一是制度的科学性有待提升。业务操作类规章制度主要根据业务发展需要相继出台,未对制度从业务产品、内部管理、风险控制等层面进行系统梳理;风险管理类制度重点关注上级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侧重于流动性风险、科技信用风险等制度建设,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方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二是制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通过监管部门2017年度开展的“三三四十”  等系列排查工作,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柜面业务、信贷业务等业务领域,暴露出各类操作合规性问题,侧面反映了银行内部制度体系建设的不完善和风险管控工作的失效。三是

3、制度的全面性有待加强。绝大部门商业银行通过建立“一制度一流程”的方式逐步展开流程银行建设工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流程环节把握不清晰或不准确,风险控制节点不到位或不全等情况,在流程建设中存在风险管理盲区。  2、责任追究体系有待完善  内控管理的持续失效与商业银行内部责任追究的不到位、惩罚力度不够强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是违规惩罚力度有待加强。对于违规人员大都采取警告、诫免谈话、扣除绩效等较轻的违规惩戒方式,违规惩戒手段较为单一,违规成本相对较低,容易导致同质同类问题重复出现,进而使操作风险逐年加剧。二是违规处罚的范围有待扩大。目前,部门

4、商业银行在进行违规处罚时,主要将直接责任人和管理责任人作为问责对象,未对机构内部相关监督人、授权人等开展问责,降低了岗位间相互监督的作用。  (二)风险管理存在偏差  任何事物产生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周期过程,金融风险积聚也具有其内在的周期性。部分商业银行在连续几年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情况下,便会产生一种“不存在操作风险”的错误认识,降低对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  1、经营发展与风险管控存在战略偏差  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不断施压,各大银行过分追求“规模情结”和“效益偏好”,忽略了风险管控带来的潜在经济价值。严格控制风险管理成本,倾斜

5、人力资源分配,在全行战略规划中降低内控管理比重,业务扩张与风险管控的不平衡现象将会给企业经营发展埋下风险隐患。  2、责任主体对操作风险存在管理偏差  领导层的风险偏好决定了全行风险管理方向。如果高管层对风险重点领域出现倾斜,监督部门便会人为地迎合这种“偏好”,对各类检查方案计划做出侧重点调整,忽略或放弃对常规性基础工作,而采取“扫描式”的合规性评价和检查,监督的“免疫系统功能”不能全面发挥,出现风险管理盲点,最终可能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严重后果。  3、监督主体对操作风险存在执行偏差  由于内部政策传导机制的不顺畅,使中层管

6、理者对于上级政策理解不透,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存在“为管理而管理、为检查而检查”的被动行为,对违规问题的认识停留于表面。  (三)转型发展诱发新的风险点  为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各银行机构不断深化打造科技金融模式,将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与传统金融进行深度融合。随着新型金融产品、服务模式的更迭演变,无疑给操作风险管理带来更大难度,迫切要求各大银行及时理顺、对接新型业务与服务模式的风险控制环节。  (四)岗位之间缺乏有效制衡  为降低人力成本,多家银行逐渐调整用人策略,大规模精简人员。在网点配备人员的减少、员工风险意识不强、业

7、务操作执行不到位以及信息不对称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员工间的相互制衡能力减弱,导致内部控制的制衡机制失效,最终会通过蝴蝶效应引发重大风险事件。  (五)监督检查不完全的主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  为顺应银行转型发展要求,监督部门重新制定检查计划,从对传统业务领域重点条线、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的风险检查向网点转型、人员结构调整等转型发展领域相关转移,侧重于效益性项目的检查工作。  2、客观因素  银行内外部审计人员会有针对性地对潜在的风险环节,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或非现场检查,及时对内控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漏洞和缺陷提出改进建议。由于业务环

8、节繁冗、风险复杂多变,在实际检查中,不可能对任何风险环节做到面面俱到,存在风险检查盲区,完全意义上的检查工作无论从实际执行还是成本效率上都是不可行的。  二、对策或建议  (一)整合各类检查资源,提升成果转化成效  充分整合利用各类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