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

ID:41147480

大小:1.78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8-17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_第1页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_第2页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_第3页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_第4页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安徽省中医院急诊科韩宁林现代心肺复苏的发展简史现代心肺复苏始于20世纪60年代1956年除颤首获成功1958年倡导口对口人工呼吸1960年创用胸外心脏按压由此三要素,诞生了心肺复苏术。距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心肺复苏的历史沿革曾召开多次心肺复苏的国际会议,为规范心肺复苏的操作,各国先后制定过多个心肺复苏指南。——美国1974、1980、1986、1992、2000——欧洲1992、1996、19982005、2010美国与欧洲联合制定了心肺复苏国际指南。中国心血管病年度死亡人数每年有120多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脏骤停90余万人主要原因

2、:室颤心脏不再正常搏动而处于无秩序地颤动导致:脉搏停顿呼吸终止室颤猝死-心搏呼吸骤停室颤发作的开始症状意识丧失没有血液循环呼吸停止后果…在此关头,时间决定生与死!脑部和身体器官缺氧!室颤10分钟猝死心脏完全停止大约10分钟左右。心脏由无秩序颤动逐渐减弱,直至完全停止。心跳骤停的心电图表现类型*心脏静止:心电图为一直线*心室纤颤(最多见)*心电-机械分离猝死与心脏骤停(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猝死:指病人突然、意外的死亡。属生物学死亡,是不可逆转的。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为临床死亡,通过紧急治疗干预有逆转可能。所以心肺复苏术,是对心脏骤停者的抢救。自

3、主循环恢复(resumptio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arrestsyndrome)的处理CPR成功的关键CPR目标终极目标:出院存活率次级目标:减少神经系统损伤初级目标:自主循环的恢复诊断心搏骤停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判断患者有无大动脉搏动生存链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进行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如患者摔倒时面部向下,应小心转动患者,注意保护脊髓,轴线翻身: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动。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

4、手扶着肩部,使患者平稳的转动至仰卧位。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在院患者应去枕、平卧、后背垫硬板。重建循环生存链:早期发现、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ALS。强调心脏按压质量:频率、深度、回弹、减少中断。人工循环(1)按压胸骨中下1/3交界处;(2)快速测定按压部位:男性患者——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抢救者位于患者右侧,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为力量向下按压。按压用力方式:①按压应平稳、有规律的进行,不能间断;②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③垂直用力向下,不能左右摆动;④放松时定位

5、的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必胸骨不受任何压力;⑤按压频率100次/分;⑥按压深度成人患者5cm;⑦按压时应随时注意有无肋骨或胸骨骨折;人工呼吸(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2)用按于患者前额的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的鼻孔(捏紧鼻翼下端);(3)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4)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每次吹气约1~2秒钟,直至患者胸部上抬);(5)一口吹气完毕后,应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再次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以便患者从鼻孔呼气,此时患者胸部向下塌

6、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人工循环与人工呼吸比无论单人或双人,每按压胸部30次后,吹气两口,即30:2。2010CPR指南讨论的主要内容1按压深度的变动对于成人心搏骤停按压深度由原来推荐4-5cm/1.5-2英寸,增加至按压深度5cm,与增加除颤成功率是相一致的。研究表明按压深度5cm/2英寸几乎等于胸廓前后径的20%,在儿童按压深度4cm/1.5英寸(胸腔前后径1/3)。对不分大人小孩推荐一个按压深度对小儿是有害的,对成人是不适宜的。因此在成人应推荐按压深度为5cm/2英寸,在小儿为4cm/1.5英寸。2按压时胸壁回弹在分析CPR不成功时,除胸外按压深度不够外

7、,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胸壁没有完全回弹。(可增加胸内压,减少静脉回流,降低冠脉和胸灌注压)3关于按压的频率虽然施救人员常用推荐的按压频率,但按压中断常常发生,结果导致实际按压次数减少。实践表明每分钟按压次数是自主循环恢复神经完好的决定因素。由于增加胸部按压频率可提高生存率,因此推荐胸部按压100次/分—120次/分,要极少中断。4除颤2010指南推荐低能双向波除颤,先低能量120J,再150J,170J,为最高能量。关于双向波与单向波的选择,双向波较单向波能改善短期预后,但未改善存活率。关于一次与三次除颤比较,单次除颤较多次除颤有益,推荐低能量除颤。推荐电击一

8、次后立即行心肺复苏术,而非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自动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