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的原理教师版

功的原理教师版

ID:41129291

大小:10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7

功的原理教师版_第1页
功的原理教师版_第2页
功的原理教师版_第3页
功的原理教师版_第4页
功的原理教师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功的原理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功的原理一、基础题1.机械效率越大的机械必定是[]  A、越省力;B、越省功;  C、有用功越多;D、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大。2.不计摩擦,用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分别提升同一重物上升同一高度,则机械效率最大的是[]  A、定滑轮;B、动滑轮; C.滑轮组;D、一样大。    3.某人用图2所示的滑轮组提起1200牛的重物上升2米,所用的拉力是500牛,①求:此人所做的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分别是多少?②若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400焦耳,求动滑轮的重力是多少?二、提高题1.功的原理是个普遍的结论,对任何机械都_____,它的内容是__

2、_______。2.用杠杆撬石头,若加在杠杆上的力是200N,杠杆在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0.5m,则动力做的功是_____J,杠杆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是_____J。3.用一个动滑轮把货物吊起50m高,人拉绳子做的功是150J,则该货物重是_____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_____cm。4.关于功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简单机械不能省功,复杂机械也不能省功B.功的原理只适用于滑轮组C.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不可能造出来的D.省力的机械可以省功,但一定费距离5使用滑轮组,在不考虑滑轮重及摩擦的情况下,动力做功100焦耳,

3、物体上升0.5米,则此物体的重力是多少?【分析】在不考虑滑轮重及摩擦的情况下,运用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不能省功,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则要直接求出物体的重力,从题目所给条件可知动力对机械做的功W1=100焦耳,机械克服物体重力G做的功为W2=Gh,则可求解物体的重力。【解答】由功的原理,W1=W2得:  100焦耳=G×0.5米,  所以  【说明】应用功的原理来分析简单机械做功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区分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和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做的功。  (2)正确分析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和机械拉物

4、体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 6.用一块长5m的木板,搭在离地面高1.5m的卡车车厢上,用它把重1000N的货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作用,人的拉力需多大?【分析】已知,h=1.5m,L=5m,G=1000N,利用斜面公式可直接求得所需拉力。【解答】  【说明】实际使用中,由于物体与斜面存在摩擦力,所以题中所求出的拉力是理想化的。 7.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一物体匀速拉拉到10米高的楼上,共做了7.2×103焦耳的功,求这物体有多重?(不计滑轮的重力和摩擦阻力)【分析】本题没给滑轮组的具体情况和人对它所用拉力是多大,但根据功的原理可知,工人对滑

5、轮组所做的功就等于用手直接把木箱搬上楼所做的功。【解答】  【说明】当使用机械又不考虑机械的重力和摩擦阻力时,可应用功的原理解题。 8.辘轳的轮半径是轴半径的4倍,人加在轮上的力是100牛顿,要把一桶水吊起12米,人所做的功是多少?【分析】根据轮轴是变形的杠杆,计算出水桶作用在轴上的力。  不考虑摩擦及吊水桶绳的重力,根据功的原理,人所做的动力功等于克服水桶重力所做的功。【解答】    答:人所做的功是4.8×103焦耳。【说明】不要死背求功的公式,还可以根据做功的效果应用功的原理来求功。 9.如图3所示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θ<α。同

6、一个物体分别沿AC和BC斜面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点时,所需拉力分别为FA、FB,所做的功分别为WA、WB。则   A.FA=FB,WA=WBB.FA<FB,WA<WB  C.FA<FB,WA=WB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分析】由于斜面光滑且等高,因此物体沿两侧匀速运动到顶端时,克服重力做功应该相等。因AC>BC利用斜面公式可得FA<FB。【解答】正确答案为C【说明】本题较为灵活,光滑的斜面不考虑摩擦。应用功的原理,可知使同一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所做的功相等。斜面长,省力、费距离、不省功。三、功的原理能力提高ABCF1.在水平面ABC,

7、AB段光滑,BC段粗糙,且AB=BC,物体M在水平衡力F的作用下,由A点运动到C点,在AB段、BC段上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W1、W2的大小关系是()A.W1=W2B.W1>W2C.W1

8、顶的原理图。向下按动手柄,圆柱形小活塞把小油缸中的机油压向大油缸。大油缸中的油量增多,把圆柱形大活塞向上推,带着上面的重物上升。实验表明,加在密闭的液体上的压强,能够按照原来的大小向各个方向传递(这个规律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