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25655
大小:4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17
《郭静静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翠鸟》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三语郭静静一、教材分析:《翠鸟》是一篇说明文,本文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进行描写。这篇文章在动词的运用上尤其值得学生学习。在写作方法上特点也十分突出。二、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习作训练则刚
2、刚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
3、知表象。三、教学目标:151、了解翠鸟美丽的外形和行动十分敏捷的特点,培养喜爱鸟类、喜爱大自然的感情。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3、认识七个字,写字七个,积累七个词语,分清“愿望、失望、希望”三个词语的不同意思。四、教学重难点:目标2、3为重点,目标2是教学难点。五、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整体感知: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瞧,她来了。(出示翠鸟图片并接题)2、出示目标3、预习检测a:词语:鲜艳小巧玲珑注视机灵逃脱锐利荡漾b:句子:1、它的颜色非常
4、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那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c、整体感知:1、你认为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写了翠鸟很漂亮,很灵敏……说到哪里都不算错,目的在于初感课文)2、翠鸟给你留下来什么样的印象呢?(机灵、漂亮……)(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前提,15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检测和主要内容的把握,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预习及掌握情况,既检测了预习,又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自主学习、
5、落实目标:1、出示自学提示:a、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b、有感情的读出你的感受。c、在全班比赛读,看谁读得最美。2、合作学习:3、组织展示:以“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为汇报主线,以读代讲。第一自然段重点落实:a、读出翠鸟的外形美。抓住“颜色鲜艳”“小巧玲珑”让学生读出翠鸟的可爱,机灵。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嘴。b、写作方法。围绕“鲜艳”,按顺
6、序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翠鸟的外形。c、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重点落实:抓住重点动作词语“蹬”“叼”“贴”“飞”等感受翠鸟的行动敏捷,并指导读出翠鸟的机灵。重点句子:(1)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有时,小鱼刚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15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飞走了。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等待小鱼露出头,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第四自然段重点落实:a、感受翠鸟住处的隐蔽。b、指导学
7、生理解“愿望、失望、希望的用法。(设计意图:以朗读贯穿全课,对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充分注意读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谁还能超过他?”“谁觉得自己读得比他他读得还好?以激励为主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在读中赏美。同时在积累运用中发展思维力,提高美的鉴赏能力。)(三)、当堂检测:a、听写词语和部分生字,小组对改。b、背诵第一自然段。c、填空:作者从、、和介绍了翠鸟,表达了作者。(设计意图:通过当堂检测,对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检查和落实,使课堂学习更高效。)案例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常常忽视
8、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不仅要在内容上反映生活,更要注意从学生思想、感情愿望的角度理解生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心向,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给学生创设和营造自我感悟的条件和空间。 一、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以朗读贯穿全课,对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充分注意读的引导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谁还能超过他?”“15谁觉得自己读得比他他读得还好?以激励为主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得想像,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