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08466
大小:46.6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6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 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学科语文课题8《木兰诗》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常用的修辞手法。3、了解诗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理解这首叙事诗详略分明的特点。4、复述故事、分析人物形象。过程方法1、诵读法、复述法、讨论研究法情感态度1、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2、体会文中木兰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教学重难点1、认准字音、字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情节。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巧妙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教学设
2、计、导学案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标题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提问:大家知道这首歌中唱的是谁吗?她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谁来说说自己所认识的花木兰?二、检查预习。包括生字的字音、多音字、通假字以及一些容易混淆的形近字。三、朗读全诗四、翻译文章,让学生自己结合课文里的注释给文章基本释义。第二课时一、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重点词语的解释)引入新课二、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学生先自己划分,在自己已有结果
3、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1-3)替父从军第二部分(4)荣归故里第三部分(5-6)全家团聚第四部分(7)赞美木兰指名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三、分析第一部分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现力?2、木兰的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木兰怎样的特点?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表现力量?先引导学生答出相关诗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辞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一)分析第二部分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怎样的表现力?(诗歌断句的作用一般:承上启下、引起下文。)2、后四
4、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现力?(互文: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学生谈女子不如男这种说法的异议。展示古今不同读音的词义并明确标出拼音。翻译注重重点词语、重点句子。让学生抄背。学生从文中找答案,小组学习讨论问题,举手回答问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并形成统一的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谈讨论的结果。老师以谈话的形式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会产生疑问提高学习兴趣。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规范学生的答题习惯。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简洁有力)(二)分析第三部分1、第五段的修辞手法以及具有的表现力。“
5、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2、第六段的修辞手法以及具有的表现力。“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胜利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欢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
6、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胜利归来,恢复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叹,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三)分析第四部分这一部分是吟唱诗歌的人在诗篇故事结束以后的吟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赞美了木
7、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耀着风趣、智慧的光芒,体现了喜悦、自豪的感情,也应予以肯定。)学生以课文的主要意象“替父从军”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叙事方向。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一些总结性的语言让学生试着自己去写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课文的学习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会根据讨论汇总成一致意见并回答。课文主题的理解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第三课时一、引入创设故事情景:(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二、提目标(1)复述故事(2)分析人物形象三、小组讨论如何复述这篇叙事诗歌。讨论结果共同分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