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103514
大小:30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16
《专题十二第二板块(教师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5-句容实验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3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徐叶丹2015-2-8第二板块《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基础知识积累一、字音识记1.黄金缕(lǚ) 2.蓦然(mò)3.阑珊(lán)4.强说愁(qiǎnɡ)二、词语释义1.宝马雕车香满路:装饰华丽的车马2.笑语盈盈暗香去:仪态美好的样子3.众里寻他千百度:千百遍4.蓦然回首:突然5.灯火阑珊处:零落稀少6.爱上层楼:高楼三、名句背诵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2.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3.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4.蓦然回
2、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5.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6.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仍坚持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主张,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趋炎附势,不肯与主和派人物同流合污。因此,他的许多作品,大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编在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里,甲集编于淳熙十五年(1188),可知这词必作于淳熙十五年之前。淳熙十五年,作者四十九岁,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已经六七年了。词中所谓的“灯火阑珊处”,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时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二、内容提要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也称
3、元宵节、灯节。词中通过元夕节对“她”的追寻,寄托了词人虽然仕途失意,却是宁固其穷、不改其节的情操,表现了词人不愿随波逐流、-15--15-句容实验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3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徐叶丹2015-2-8不改其志的美好品德。三、写法借鉴1.反衬手法的运用词中以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景象,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用一群笑语盈盈的观灯者,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运用反衬手法表达了词人不随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2.比喻、借代手法的运用比喻:“花千树”——将元宵节的焰火比作千万棵花团锦簇的树;“更吹落,星如雨”——焰火像被东风吹落的满天星雨;“玉壶”——
4、比喻月亮。借代:“蛾儿雪柳”——用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代年轻美貌的女子。3.想像、夸张手法的运用作者使用想像和夸张手法,使词作具有浪漫色彩,词藻华丽,笔调委婉,意境优美。重点揣摩1.词中作者笔下的“那人”是怎样的形象?[明确] “那人”是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2.词人对“那人”的追求,表达了他怎样的品格?[明确] 作者写对“那人”的追求,表现作者置身热闹之外,自身追求于乐趣所在的品格。3.“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
5、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整体感知一、相关背景“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三十里,南临溪流,远望如庐山之香炉峰。”(《清统一志·江西广信府》)辛弃疾四十二岁被劾落职后,闲居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市)。这里离博山不远,博山寺旁还筑有“稼轩书屋”,故辛弃疾常来往于博山道中,先后在这里写下十几首词,这首词当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辛弃疾这次被劾失官,一下子闲居十年,是很令人惋惜和不平的。辛弃疾是一位才兼文武的“一世之雄”,用世之心极切,抗金之志极坚。他“抱忠仗义”南归,原想做一番事业,但当权者
6、对像辛弃疾这种北来的归臣,总存戒心,不敢重用,而且动辄削职罢官,长期闲置。“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15--15-句容实验高中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学案13主备人:侯红强审核人:徐叶丹2015-2-8二、内容提要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落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在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表达了国势衰微、报国无门的忠愤和愁怨。感情真率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三、写法借鉴1.对比手法的运用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生感受。上片说少年时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却无愁“强说愁”。
7、下片转入“而今”,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却有愁难说,故作轻松。整首词通过少年时的不知愁苦,衬托“而今”的愁深难言,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2.叠句的使用两次使用“爱上层楼”和“欲说还休”,达到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同时前一个“爱上层楼”为上句的果,后一个是下句的因,避开了一般的泛泛陈述,把上下两句巧妙地联系起来。“欲说还休”不但与上片的“爱上层楼”巧妙呼应,而且总结了“识尽愁滋味”,更渲染了一种“有苦无处诉”的气氛。3.构思巧妙,生动真切词的下片,虽然没有明说怎样愁,但是用“识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