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小吃的特色与发展ok

老北京小吃的特色与发展ok

ID:41054163

大小:46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8-15

老北京小吃的特色与发展ok_第1页
老北京小吃的特色与发展ok_第2页
老北京小吃的特色与发展ok_第3页
老北京小吃的特色与发展ok_第4页
老北京小吃的特色与发展ok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北京小吃的特色与发展ok》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老北京小吃的特色与发展》班级:高一八班指导老师:课题组成员:摘要: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本小组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和实地考察的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小吃的重要特点之一:地区文化性,与北京小吃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研究。关键词:北京小吃特色发展一、研究背景:2013年12月28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西城区庆丰包子铺月坛店,排队买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使得这家北京小吃老字号重新焕发了青春,不少人还专程慕名点用“主席套餐”,并合影留念。2014年2月13日,20余家西城区老字号企业带着正宗北京美

2、食到访台湾高雄,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庆丰包子。食客在摊位前排起长队,要想吃到包子和炒肝,至少等两个小时。“庆丰包子铺”创建于1948年,以经营包子、炒肝为主。是北京小吃的重要代表性老字号。北京小吃是深蕴于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项重要文化成果:它的每一个品种的制作方式、食用方式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北京人特有的审美意趣。它既是物化的北京都城史的一块“活化石”,又是京味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北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洗涤下,一些北京小吃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渐渐成为历史。数十年前的老字号能

3、留存至今的屈指可数。家族企业式的经营,有的手艺甚至失传,陷入了无人传承的窘境。随着近年来房地产业的巨大发展,改造后到新城区另寻店面的成本,使那些规模小、利润低的苏州传统小吃经营,变得更加困难,甚至还会因变换了经营地点,而丢失老顾客。此外,频频杀入的洋快餐也在不断蚕食着市场。有数据统计,传统北京小吃多大两三千种,但如今能做的、吃的只剩下两三百种。政府非常重视对北京小吃的保护,北京市实施了“北京风味小吃”打包申遗项目,这将有助于提升北京小吃整体品牌价值,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北京小吃独特的制作技艺。我们希望本项目的研究可以

4、有助于大众更多的了解北京小吃历史沿革,传承这种优秀的小吃文化。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北京小吃历史悠久,种类丰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从名称到制作、从历史沿革到经营过程,无不与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联系着。当这些小吃流传至今的时候,它们所形成的饮食文化也延续下来,成为最真切的北京的符号。北京小吃在历史发展中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不仅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和改良,对品牌形象进行整体包装,北京小吃正在振兴。本项目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发放调查表格、与食客进行访谈等形式对北京小吃特色与发展进行研究,使更多的人了解北京的传统饮食

5、文化,更加关注老北京传统小吃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更加支持目前正在开展北京小吃申请非遗工作。三、研究方法:(一)走访调查法寒假期间,课题组走访了护国寺、前门等多家小吃店,发放两次调查问卷,访问了一些店家,并拍摄了制作糖葫芦的过程。(二)文献综述法有关“老北京小吃的特色与发展”这个课题本身就偏向文科,因此需要查阅大量资料。课题组对现存小吃特点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发现北京小吃历史悠久,多数小吃源于宋朝及明清时期。其中,现存著名小吃以明清时期产生和演化的来为主。北京小吃俗称“碰头食”或“菜茶”,融合了汉、回、蒙、满等多

6、民族风味小吃以及明、清宫廷小吃特色而形成,品种多,风味独特。在之后的发放调查问卷后,初步选定以驴打滚作为宫廷小吃代表,豆汁作为民间小吃代表对其发展过程代表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得到较为成熟的观点。并对第二次调查问卷的发放统计进行汇总,得出北京小吃当前的基本发展情况。并搜寻相关文章加以核实。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发放调查问卷本小组于2014年1月8日在护国寺、前门等多家小吃店附近发放调查问卷100张。有关“北京小吃”的调查问卷1.请问您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A.本地人;B.外地人结论:受访者以外地人居多2.本次吃北京

7、小吃的目的A.怀旧,找寻从前的味道;B.爱吃,专门前往;C.尝新鲜;D其他结论:以尝新鲜为目的来吃小吃的人最多3.您认为最能代表北京的小吃是(可多选)A.驴打滚B.艾窝窝C.炸酱面D.豌豆黄E.糖耳朵F.卤煮火烧G.姜汁排叉H.豆汁I.麻豆腐J.奶油炸糕K.灌肠L.烧麦M.炒肝N.其他结论:多数选项得票率极为相近,其中,驴打滚得票率最高。4.您认为北京小吃的感觉A.很对口味;B.比较满意;C.不太满意;D.很失望结论:多数人对北京小吃感到比较满意。通过这份调查问卷,我们初步明确了研究方向。(二)驴打滚和豆汁的对比

8、研究1.驴打滚(1)起源“驴打滚”源于满洲。缘起于承德,由于清朝的八旗子弟爱吃,“驴打滚”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成为北京的一种风味小吃。相传是当年清朝的御膳房里,御厨本来为皇上做了一道蒸年糕,小太监刚刚端起来准备给皇上送去时,不小心将年糕掉进了一个盛满豆面的桶里。当拿出年糕后发现上面已经沾满了豆面,怎么也弄不干净,这时再重新做一道新的已经来不及了。这个小太监只好硬着头皮将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