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平移》(人教)-1

【教学设计】《平移》(人教)-1

ID:41044729

大小:1.52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5

【教学设计】《平移》(人教)-1_第1页
【教学设计】《平移》(人教)-1_第2页
【教学设计】《平移》(人教)-1_第3页
【教学设计】《平移》(人教)-1_第4页
【教学设计】《平移》(人教)-1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平移》(人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平移》◆教材分析从《课程标准》看,图形的变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相似.通过图形变换,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发现图形的不变性,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教材在不同阶段安排了图形变换的内容.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教材将“平移”安排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一方面是考虑将其作为平行线的一个应用,另一方面是考虑引入平移变换,可以尽早渗透图形变换的思想,使学生尽早尝试利用

2、平移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平移的内容,教材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本章主要探讨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在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在第19章“四边形”中,将对平移的性质作理论推导,在第23章“旋转”中,将综合应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本章只要求学生对平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平移的特征,能发现特殊图形的共同特点,并能根据这个特点绘制图形;2.能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直觉思维

3、。2.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总结平移的基本特征,发展其抽象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经历操作、实验、发现、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归纳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图形平移的特征.。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引入新课观察一组运动现象(课件动态演示),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运动特征.(1)竹排在江中沿一直线移动;(2)一只鸟从右下角分别沿水平向左、竖直向上、斜向上的方向运动.由此引入课题,并板书.学生观察、思考、

4、交流回答问题.学生归纳出平移的定义,教师进行引导、规范,用课件展示出平移的定义,教师将定义的要点板书,学生进行理解记忆.1.下面这几种物体的运动中,哪些是在平移?(动态图片)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观察、思考,给出答案。说一说:请举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一些例子.再用课件展示一些例子,如缆车、升降电梯、推拉窗的移动,楼房的整体平移。(一)探究交流2.下面的五幅画中,(2)(3)(4)(5)中的哪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图案(1)得到?(2)(3)(4)(5)(1)把事先按照教材第28页图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如

5、图的小雪人进行展示,并用课件再展示几种不同的情形,让学生体会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只要是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一定距离都是平移.(1)观察新图形与原图形,比较它们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跟踪练习3.下列移动属于平移的有哪些?观察发现: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学生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不一定可以由平移得到。(2)找出几组对应点(例如A与A′,B与B′,C与C′,D与D′等),连接这些对应点,观察得出的线段,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

6、么关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同伴互助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板书要点)。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一)例题解析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顶点A移到了点D,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DEF.△ABC沿着线XY的方向平移XY长后成为△DEF.请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找出图中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XYABC教师根据情况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归纳作图步骤,并板书要点.(一)延伸拓展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考虑在大厅内的主楼梯上铺设地毯,其剖面图如

7、图所示,请计算一下,仅此楼梯,需要购买地毯的长为多少米?1.2米2.4米ABC学生先独立思考,老师进行必要的引导(二)归纳小结学生相互交流在本堂课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体验与感受、经验与教训,以及可能存在的困惑,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后小结.(三)布置作业必做:1.课本P30-31习题5.43,4.2.自己设计一幅由平移组成的漂亮图形.(课件动态演示一例)选做:3.课本P31习题5.46.◆教学反思◆在实际情景中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的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新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

8、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中去。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的体验教学中的情景,使原有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