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_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_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

ID:41026797

大小:1.15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8-14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_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_第1页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_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_第2页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_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_第3页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_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_第4页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_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_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心理学报2008,40(4):474~486ActaPsychologicaSinica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承蔡华俭1黄玄凤1宋海荣2(1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广州510275)(2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系,美国加州戴维斯,95616)摘要在西方文化下,关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男性化模型。按照一致性模型,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是最为理想的;按照双性化模型,在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两个维度上得分都高的个体社会适应性最强而且心理最健康;按照男性化模型,男性化特质才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决定因素

2、。研究运用大样本的网络数据,探讨在中国文化下,上述三个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具体地,在性别角色类型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的适用性。结果发现:双性化模型得到支持,同时具有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最高;男性化模型和一致性模型都没有得到支持。这表明当代西方文化中的理想模型——男性化模型并不适用于中国,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型具有文化特异性。这一结果不仅增进和丰富了人们对文化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认识,还对我国目前青少年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和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关键词性别角色,双性化,主观幸福感,中国,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分类号B849:C911引言过去十多年来,文化心理学

3、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存在着广泛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下的个体在心理和行为的许多方面存在巨大不同,比如:注意[1],分类[2],思维风格∞],归因[4],自尊【5J,自我调节MJ,对未来的预测o7

4、,选择和动机‘81,情感[91以及主观幸福感【10川等等(详见相关综述文章¨2’l副)。性别角色是西方现代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Bem双性化量表的编制和双性化模型的提出催生了大量关于性别角色的研究¨4“6。。但是,迄今为止的绝大部分关于性别角色的研究都是在西方文化或个人主义文化下完成的,不同文化视野下的研究很少见。鉴于文化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巨大影响,

5、本研究将着重探讨西方文化下三种性别角色模型在中国文化下的适用性,即一致性模型(congruencymodel),双性化模型(androgynymodel)以及男性化模型(masculinemodel)Ⅲ1在中国文化下的可推广性。具体地我们将探讨三种理论模型在解释中国文收稿日期:2007一09一19·中山大学“985工程”队伍建设“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支持。通讯作者:蔡华俭,E-mil:huajiaII·cai@舯ail.c“474化下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适用性。1.1性别角色类型及西方的相关研究和我们日常的理解不同,在性别角色研究中,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通常代表两类在

6、不同情境中具有不同适应价值的特质。前者多指传统上用来描述男性在能动性(agentie)方面好的品质,比如独立、自信、有抱负等;后者多指传统上用来描述女性在集体性(communal)方面好的品质,比如善解人意、热情、乐于助人等。男性化特质通常有利于个人成就的实现,具有工具性特征(instrumentality),而女性化特质通常有利于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表达性特征(expressiveness)¨6

7、。在西方,根据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或适应性的关系,对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要有三种理论模型:一致性模型(congruencymod.e1),双性化模型(androgynymodel),男性化模型

8、(masculinemodel)。不同的模型对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有着不同的看法。一致性模型又称性别角色的传统模型。该模型认为,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是同一特质的两种极端表现,二者共同构成同一维度的两极。不管是男性万方数据4期蔡华俭等:性别角色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基于中国大学生的检验475还是女性,理想的性别类型是和生理性别相一致的类型。也就是说,具有男性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特质的女性通常具有最好的适应性和心理健康。双性化模型认为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两极,而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不同的维度。理想的性别角色是同时具有高的男性特质和高的女性特质,即具有双性化特征的人将具有最好的适应能力

9、和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的,双性化模型又可以分成两种:加法模型(addictivemodel)和乘法模型(multiplicativemodel)。这两种细分模型主要是从统计角度来定义的。在考察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对个体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作用时,如果效应的总和等于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的主效应的总和,而不存在交互作用,则该双性化模型是可加的;如果除了主效应外,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则该双性化模型属乘法模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