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1014888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3
《观书有感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书有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美,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2、领悟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与题目的关系。一、知诗人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谁能背一背?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是呀,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就是我们读了《冬夜读书示子聿》后得到的收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读书有关的诗:
2、(板题:观书有感)作者是朱熹。(板书:朱熹)3、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朱熹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资料。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哲学家,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思想家。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一生中共撰写了50余部著作,很多思想都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二、解诗意1、我们来看课题,观书有感,什么是观书?观书有感呢?2、打开课本,读读全诗,把字音读准,再看看图画,自己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3、交流自学情况(1)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指名读,相机正音,注
3、意读准“鉴”、“徘徊”的字音,再指名读。(2)诗有了节奏,才能给人美的享受。指名、齐读。7(3)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或诗句的意思?学生说。4、在这首诗里,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什么?(板书:方塘)同学们,这是一个怎样的池塘呢?你能不能用上诗中的一个字来回答?(板书:清)4、再请同学们细细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些地方写出了这个小池塘的清澈?生自学、交流:△“鉴”·生谈理解:我是从第一句话“半亩方塘一鉴开”中的“鉴”字体会到池塘很清澈的。在这首诗里,“鉴”是镜子的意思。半亩方方的池塘就像镜子清澈明亮。·同学们,“鉴”是一个生字,上下
4、结构,因为古代的镜子都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它的下面是个金字底。伸出你的手,和老师一起来书空这个字。·古人以铜为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啊,把方方的池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共徘徊”·生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池塘清澈透明,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徘徊”是什么意思?(来回地移动)·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为什么会不停地移动呢?(暗示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也就是——活水)这两句诗描绘了多么美的景色呀,谁来
5、读?老师也非常喜欢这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赶快拿起笔,把你脑海里看到的画面美美地写下来吧!交流、指导读:·师:多美的景色啊,你能读好这两句吗?指名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你一定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5、同学们,你们知道,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如此的清澈呢?看来,你们已经和朱熹一样找到了答案。一起说——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ei”,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池塘为什么如此清澈,那就是因为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板:活水】7·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流动的
6、水)有了活水,池塘的水为什么就能这样的清澈呢?(流动的水不断地补充进来,带走了污水,使得池塘的水永远清澈明亮。)如果没有源头活水,池塘会怎样?(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6、学到这,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谁能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看?同桌说。指名说。7、多美的小池塘啊,真让人喜欢。你能读好这首诗吗?配乐指名读,齐读三、明诗理1、同学们,这首诗写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却用了《观书有感》做题目,这是为什么呢?朱熹的诗仅仅是在写方塘,是在写活水吗?活水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同桌讨论讨论。2、交流(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
7、能使方塘如此的清澈;同样,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的心智更聪明。)【板书:读书心智明】3、同学们看,在这首诗里,诗人是用了什么手法?是呀,诗人用了打比方的手法,用半亩方塘比喻读书,用“活水”来比喻新的知识、学问,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不断读书,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啊!4、同学们,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把深刻的哲理寓于景色描写之中,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板书:说理诗】5、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重点读好“哪得”,“如许”,“源头”“活水”,及
8、问号。)四、拓展延伸1、同学们,朱熹先生说理巧妙,诗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