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93329
大小:6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3
《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 天鹅的故事3教案 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3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指导“腾,塌,缘,昂”的写法。理解“贝加尔湖、沼泽、寒潮、候鸟”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天鹅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体会天鹅的顽强的精神品质。3.会用“究竟”说话。(表示原因、到底两种意思)教学重难点:1.指导读书,读出天鹅的焦急心情,号召的语气,胜利的欢呼声,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鹅的顽强和齐心协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课件出示(芭蕾舞视频)。同学们,看过这段美丽的舞蹈
2、吗?知道这段舞蹈的名字吗?(天鹅湖)这每一个演员,你看像什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个和天鹅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指导“鹅”的写法)2.齐读课题,从课题上,你能知道什么?你知道谁讲了这个故事吗?(斯杰潘老人)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师听读,巡回指导。2.检查认读词语(课件出示)3.指导个别字的写法。学生练习。过渡:读书时,有的同学划出了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谁来说一说?(指名说)4.课件出示词语沼泽候鸟寒潮一无所获教师给学生讲解前两个词语,并相机出示相关图片过渡:其实,我
3、们文中的大部分陌生词语是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帮助理解的。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寒潮一无所获5.小结: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我们扫除了读课文的拦路虎,现在我们再读课文,你能读得更流利吗?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7.谁给我们讲了这一个故事?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注意把话说完整。(相机出示课件。)8.你觉得这个故事斯杰潘老人是从哪讲起,又是到哪儿结束?(课文2——7节)过渡:课文的这六节内容给我们讲了天鹅的动人而又壮美的故事,你见过天鹅吗?你想看一看吗?(出示多媒体课件:天鹅的不同姿态的图片)9.天鹅的这些图片
4、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10.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赞美它吗?(相机出示课件)教师指导学生读出赞叹的语气。11.小结:是啊,这么可爱、美丽、而又充满灵性的鸟儿在这个故事里又给我产演绎了一个多么壮美的故事!你们觉得这个故事里又给我们展示了天鹅的什么精神品质?(团结、顽强、协作等)12.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感动你的段落,好好读一读。13.检查指导朗读。(1)哪一节让你感动?为什么?(2)指导朗读。读出感情来。三、总结:大家对课文读的很好,看来,这节课我们都读懂一课文,但要更深刻地体会语言文字,我们还要带着问题更深入的朗读课文,下节课,我
5、们就带着课后第4、5题,带着这两个问题继续读课文。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语文下册天鹅的故事5教案苏教版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5—7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文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导读课文时,重在指导学生会阅读天鹅破冰的场面描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复述课文。教前准备: 有
6、关天鹅的图片、天鹅破冰场景图。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天鹅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天鹅的故事”。板书课题。 2.谈话激趣。 谁能说说天鹅是什么样的鸟?出示图片。师简介。天鹅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指导 1.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理清课文脉络。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天鹅用身体破冰的故事? 2.讨论交流,小结。
7、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听读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关于天鹅的什么故事? 2.(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二、精读 1.自学思考:天鹅破冰的故事中,最能让你感动的是哪几个小节,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自读思考。 3.交流,确定为5——8自然段。 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这地方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相机板书:腾空而起重重地扑打) 讨论:为什么找出“腾空而起”。你觉得老天鹅怎样?(板书:
8、顽强) (3)怎样才能读出老天鹅勇敢、顽强的奉献精神?试试看。 第6自然段 (1)导读:这时,别的天鹅——,它们——,瞧着——,只听得‘嚓——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