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7648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8-11
《幼儿教学案例:谈幼儿良好礼仪交往行为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家做客去——谈幼儿良好礼仪交往行为的培养 一、“做客去”的提出娃娃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他们喜欢在那里模仿爸爸妈妈的工作,体验成人劳动的乐趣。从最先的几个锅碗瓢盆开始,到现在的一室三厅,各种家具的增添,孩子都是那么地兴致昂然,但是仔细观察孩子游戏后,不难发现孩子游戏的情节却没有丝毫的进步,还只是受限于最初的几个锅碗瓢盆。如何让娃娃家的游戏更有趣的开展起来呢?有几个聪明的孩子接住了我抛出的球,他们回应说:“大家做客去”。做客去?真是个好主意!生活中的你来我往是必不可少的,做客,不仅可以发展游戏的情节,而且
2、还是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的好途径。随着“做客”活动的提出,班中有部分孩子在游戏中比较热衷于去“串门做客”。有一天,我看见了这一幕:欢欢家的妈妈和宝宝正在厨房里忙乎,一个客人来做客了,他“嗨”的一声走进了房间,“你们在干什么呢?”妈妈和宝宝抬头看了他一眼,说“我们在做好吃的。”说完又自顾自地继续玩自己手中的玩具。客人于是凑上前一看,觉得很有趣,就说“我也来吧!”妈妈和宝宝也没有发出异言,三人就围在厨房里摆弄着锅碗游戏开了。(从案例中我发现其实孩子还没有完全领会“做客”的真正内涵,他们也许只是对“串门”比
3、较感兴趣,能从这个区域到那个区域,能玩这又玩那。“串门”能如此他们吸引的也许就是这些原因。那如何使“做客”变得有意义呢?如何利用“串门做客”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礼仪交往培养呢?)二、利用“做客”培养孩子良好的礼仪交往行为1,首先,我通过访谈、提问、家庭调查卷等形式了解孩子对做客的现有认识,了解孩子做客的现有水平。据了解大多数孩子都有做客的经验,知道做客就是到别人家去,爸爸妈妈告诉过他们在别人家里要有礼貌。很多孩子跟我说的时候也是头头是道,例如,做客去进门之前要敲门,看见人要打招呼,不可以随便翻人家的东西,离别时
4、要说再见啦等等。但是说归说,做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分析后,我得出总结:一方面,做客时的一些规矩都不是孩子本身意志的东西,大多数是父母怕在别人面前尴尬或感到丢面子,而强加给孩子的条条框框,孩子当然容易越界了。另一方面孩子的控制力差,到了别人家,换了一个新环境,情绪容易激动,一激动原形就逼露。所以我想,只有当孩子自己觉得做客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做客时的一些良好的礼仪行为能带给他快乐,那么我们平时要求他做到的这些规则和要求,才有可能真正的转化为孩子自觉的良好的礼仪行为。2,孩子就像烧制前的陶器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只要
5、我们有心教育,孩子一定会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为此,我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平时结合教学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幼儿进行“做客”教育,例如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通俗易懂的故事,及生动的情境表演,加强幼儿做客时的礼貌用语、言行举止等,我还利用DV拍摄孩子们平时娃娃家“做客”游戏的情景,请孩子们观察、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为什么?应该怎么做才好?通过与孩子们的共同观察、分析、讨论之后,我发现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对“做客”更感兴趣了,并且大多能自觉的遵守一些常规的礼仪交往
6、行为。游戏再现:欢欢家,爸爸和妈妈在整理柜子,门外来了两位客人,客人很有礼貌,站在门外,佯装按门铃,嘴里并叫着“丁冬、丁冬”声。(到别人家去做客——敲门的经验,大家都是有体验的,只有在敲过门之后,主人才会开门请你进去。案例中的两位客人来欢欢家做客,他们即使是面对模拟的房子,在没有门、围墙的隔绝下,他们能够有礼貌的在门口按门铃,等待主人来开门而没有长驱直入,这正是我们平时生活的再现,单从这一敲门动作可以体现出我们这两位客人已经是有较好的日常礼仪行为习惯了。)妈妈听到了门铃声,一边过来开门,一边问到:“是谁呀?
7、”“是我们。”当妈妈用双手假装把门打开,客人这才走进欢欢家的房子,其中一位客人将手中的一袋东西交给妈妈,“这是我们买的水果,送给你。”“谢谢,快请坐!”(生活中我们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会尽可能的带些小礼品,以表示对主人的尊重。游戏中的客人也不忘带些水果给主人,这是孩子自发的一个游戏情节,从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交往在发展。同时,从孩子们之间的言行举止还可以发现孩子的交往能力在变强,一种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这将为孩子日后的发展开拓更广泛的空间。)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都知道孩子年龄
8、小,但是可塑性强,凡事都需要坚持,为使“做客去”的礼仪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我还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沟通,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请家长有意识的多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把幼儿园中的游戏变成生活写实,让孩子通过愉快地生活实践来巩固良好的礼仪交往行为,孩子的礼仪行为增多了,也就容易形成动力定势,并固定下来会形成一种习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