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7505
大小:48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常州莱蒙都会深基坑监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州莱蒙都会深基坑监测分析何志燕1,杨兆兵2(1.常州市测绘院,江苏常州213002;2.常州市宏远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02)摘要:深基坑周围往往建筑密集、地下管线众多、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必须进行严格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的减少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深基坑监测项目及其监测进程,对变形监测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关键词:深基坑、监测、变形分析1工程概况常州莱蒙都会A1~A6区工程位于杨柳巷以东,南大街以西,西瀛里与铁市巷之间,东西总长315.0m,南北最宽161.8m,道路红
2、线以内地块面积约为38330m2,地下室外墙以内建筑占地面积约24370m2,地下两层,层高分别为5.8m,6.8m,地上为3~6层的多层,工程总面积约164630m2。基坑实际挖深-7.90m~-13.95m。基坑平面几何形态见图1。2施工方案及测点布置图1基坑监测点位布置示意图基坑南侧采用钻孔桩排和斜支撑围护结构;基坑西侧采用SMW工法桩和混凝土角撑围护结构;基坑西北侧采用SMW工法桩和土钉(注浆锚杆)围护结构;基坑东南角采用混凝土角撑围护结构;基坑中部南北侧边设置混凝土对撑;基坑东,北侧采用放坡
3、土钉墙围护。监测点的布置以基坑围护设计中的监测点布置为基础,同时应依据“全面兼顾、重点突出、适时监测、及时反馈”的原则实施监测,在充分考虑基坑周边建筑物以及基坑工程安全性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具体见基坑监测点位布置示意图(图1)。1基坑监测成果分析1.1围护桩及桩后土体深层侧向位移监测(测斜)监测孔土体侧向位移曲线图见图2:图2深层水平位移累计曲线图基坑开挖初期,由于基坑开挖,造成土体的应力释放,土体向基坑方向位移,后期由于土钉结构的施工及应力释放完毕,土体的位移基本趋于平缓,至基坑回填结束。S01、
4、S03、S04、、S17、S20位于基坑地区南部淤泥质粉质粘土覆盖较厚的区域,南边道路车流量很大,土体受均布荷载压力较大,流塑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土质差,该处虽然采用了钻孔灌注桩重力式挡土墙,但土体累计水平位移仍然最大,并超过监测预警值。S05、S06、S23虽然位于基坑地区南部淤泥质粉质粘土覆盖较厚的区域,但是由于其附近对撑和角撑的保护,并未达到或超过监测预警值。其余各监测孔位移较小。1.1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随时间的变化如图3所示,在基坑开挖初期水位下降过快,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布设回灌井,控制降水速
5、度),水位下降速率趋于稳定;在中期由于雨水的影响,水位上升,波动较大,但对基坑开挖及围护结构的稳定未造成影响,总体水位变化较为稳定。1.2轴力监测支撑轴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4所示。设置在混凝土支撑中的5个观测点,最大的是ZL04(-3571.8KN),其次是ZL02(-3180.7KN)。设置在斜撑上的10个监测点中,最大的是X4(-3718.5KN),其次是X3(-3218.5KN)。这4个点均处在土体位移较大的位置,土体的位移使得支撑,斜撑受力,从而轴力变化较大,同时也反映出了支撑,斜撑的重要作用。
6、图4支撑轴力监测曲线图1.1沉降监测通过对基坑周边道路沉降数据的分析发现,位于基坑南侧的西瀛里道路沉降较大,路面出现裂缝。这是因为该道路处主要是淤泥质土分布,车流量大,施工用的重型车辆都在此处停靠,地表荷载较大等因素导致的。后利用斜撑抑制了沉降的快速增大基坑邻近建筑物受影响较大的是铁市巷居民楼1幢,原因是初期降水幅度过大。后利用回灌井抑制了沉降的快速增大。2结论1、采用土钉围护形式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开挖速度和深度,并且应及时进行土钉及面层的施工,控制土坡的暴露时间,对限制围护结构的位移是很有好
7、处。2、地下水位降幅过大也是引起土体附加变形的一个重要原因。基坑降水应控制降水幅度,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采取限位抽水,对地下水位进行动态控制。必要时可采取地下水回灌措施。3、土体位移大小除了与坑壁的围护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外,还与基坑壁临空时间、地下水的渗透、外侧地表荷重有关。4、基坑施工过程中,因为加强和完善了对围护墙体的变形观测,及对周边的水、土体的监测,及时反馈信息,指导施工,确保了工程安全、顺利地完成基础及上部结构的施工工作。因此,施工监测是保障工程施工安全,减少经济损失,同时验证围护设计准确性的不可
8、缺少的强有力手段。参考文献[1]刘建航,侯学渊.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龚晓南.基坑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黄强.深基坑支护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5.[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