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谦让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谦让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及指导策略

ID:40957433

大小:3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1

幼儿园谦让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及指导策略_第1页
幼儿园谦让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及指导策略_第2页
幼儿园谦让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及指导策略_第3页
幼儿园谦让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及指导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幼儿园谦让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及指导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幼儿园谦让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成因分析及指导策略 ﹝摘要﹞谦让教育作为品德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园养成教育中被经常运用,但存在有效性缺失现象。本文以幼儿园常见的“孔融让梨”式的教学情境为切入口,从教育心理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从学习态度、环境作用、自我调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寻成因,提出改进策略。﹝关键词﹞谦让教育;成因分析;指导策略“孔融让梨”的故事作为脍炙人口的传统名篇,一直以来被大家引用,进行谦让教育,孔融也被视为尊敬与友爱兄长的典范,成为谦让榜样,世代流传。但将这个类似故事移植到现代,却往往是

2、另外一种情形,以下是笔者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见到的一个相似的真实情境——[课堂教学简录]在进行完看图讲述《分苹果》后,老师还特意安排了复习诗歌《李小多分果果》这一环节,试图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谦让观念。“李小多,分果果,分到后来剩两个,大的分给张小弟,小的留给他自己。”朗诵声清脆响亮,动听极了。朗诵完毕,老师开始提问:“小朋友,如果让你来分苹果,你会怎么分?”小朋友A:我会象图画里的小哥哥一样,把大苹果分给别人,小苹果留给自己。小朋友B:我会让小朋友先拿大苹果,剩下的留给我自己。小朋友C:我也会把大的让给别人,小

3、的给自己。小朋友D:我听妈妈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小朋友要象孔融一样,做个谦让的好孩子。……老师为课堂的教育效果感到满意,正准备发言,看到小朋友E怯怯地把手举了起来,就示意E来回答。“老师,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大苹果,为什么一定要把大苹果让给别人呢?”老师一楞,旋即用权威的语气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说E这样做,好吗?”一群伶俐的孩子马上从老师的脸色和语气中领会了意图。“不好,我们要做个谦让的好孩子。”“如果我们总想着自己吃大苹果,别人也不会把大苹果给你。”“我们要象小哥哥一样做好孩子,不能

4、象E一样。”……E灰着脸,整个头深深地埋了下去。老师满意地点点头,为了使孩子们有更深刻的体会,决定结合情境练习进行行为练习。她指定小男孩D来给大家分苹果,分到后来,真的还剩一个大,一个小。其实,男孩D之所以留下大苹果可不仅仅是为了留给别人,但当老师问道:“你准备把大的留给谁呀?”小男孩灵机一动,连忙将大的递给另外一个小朋友,老师见了高兴极了,大声夸奖,“你们看,××今天能干极了,他懂得要把好的东西让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我们要向他学习。”停顿片刻,老师大声宣布,“为了表扬×××,我今天要把大苹果奖给他。”小男

5、孩接过大苹果,得意地笑了。第二天,换了一个老师带班,让小朋友自由挑选水果,小男孩D早早地挑了一个大水果抱在了胸前,桶内最后留下的都是无人问津的小果子……4谦让教育作为品德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园养成教育中被经常运用。在幼儿园,不存在专门的德育课程体系,但受传统道德教育的影响,非常重视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影响。应该说学前阶段的德育较之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德育,无论在观念、形式、内容等方面都更具有整合性、前瞻性,但遗憾的是,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却随处可见品德教育的败笔。为什么“孔融让梨”的故事能在汉代发生流传,在

6、现代教育教学中施行起来却差之千里呢?本文试图从教育心理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探寻对策。一、关于谦让教育的成因分析:(一)从态度学习的角度看: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为态度所下的定义:“态度是心理和神经中枢的准备状态,它们通过经验来组织,并施加直接的或间接的与所有对象或情境有关的个体反应。”它指出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使某些类型行为的出现成为可能,但它不是实际的行为反应本身。由态度的ABC模式看,态度包括情感(affection)、行为(b

7、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三种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态度的这三种构成成分通常是协调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即出现“言行不一”。态度的改变经历顺从、认同、和内化等三个阶段。(美国凯尔曼1961年的研究成果)案例中的部分幼儿如D等,知道表面上放弃自己的意见,在外显的言论、行为即态度上,与孔融一样能进行谦让的话,就可以受到老师的奖励或表扬,反之就会象E一样受到老师的批判。但这种顺从仅仅是表面上的放弃,是由教师的权威论断的外在压力造成的,本身还停留在“大苹果好”的认知情感上。当第二天外在

8、情境发生变化,教师允许幼儿自由选择时,孩子们的态度马上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特定情境下产生的谦让心理并未真正内化为孩子自己的行为,构成自身认同的完整的价值体系。因此,即便教师在随后的课堂学习中使用了亲历学习、角色扮演、奖励等手段,但因一开始就没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幼儿并未真正理解、领会谦让的优点与价值,因此没有真正达到改变幼儿态度的目的。另外,从5~6岁幼儿谦让教育的可接受性角度看,幼儿的个体态度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