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小学论文:地方课程:一个亟待关注的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综合类课程论文地方课程:一个亟待关注的课堂【摘要】地方课程的建设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项新举措,也是重点之一,各省市纷纷从本地实际出发,探索出各自的特色之路。但是就目前地方课程的实施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地方课程教学的缺失,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期许改善地方课程的现状,提高课程效率。【关键词】地方课程教学缺失策略聚焦课堂:审视地方课程教学的缺失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方课程已成为国家基础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浙江省教育厅制定了《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标准》的同时,编
2、写了地方课程教材—套《人自然社会》,为省内中小学普遍使用。近年来,浙江省在推进地方课程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如果我们把眼光聚焦到学校的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上,也会感觉到严重滞后于课程改革实践的现象。一、课程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唯地方化课程观念反映出人们对教育理念的领会与课程问题的认识,观念的更新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只是机械的传授教材上的知识,并没有真正领会地方课程的价值与理念。某一位老师在执教《西子湖畔的苏东坡》一课时基本流程如下:首先让学生说一说
3、杭州有哪些旅游景点,学生说到杭州西湖时,引入“苏堤春晓”,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让三个学生复述课文中有关苏东坡的事迹,然后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西湖的美景,并且观看了苏东坡的相关视频,半节课多的时间就在观看视频中度过,有的学生抬头饶有兴趣地观看视频,有的学生则在底下与同学窃窃私语,有的学生则低头写作业。案例中教师对地方课程教学意识的淡薄,是地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多数教师认为考试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的课程(所谓的副课)都是华而不实的东西,在考试评价的压力下,他们往往片面追求所谓重要学科的教学成绩。同时,
4、有些教师对地方课程的价值与理念认识走进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地方课程然要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这是地方课程的价值所在。例如,浙江省某个县开发的地方课程有《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技术》、《农村卫生保健》,以及《历史》、《地理》、《生物》、《烟叶》、《矿产资源》等,主要是生产技术类课程,而思想意识类、道德伦理类、人文艺术类、历史文化类课程几乎是空白。案例中如此“一面倒”的地方课程结构,必然导致学生发展上的“偏食”,从而削弱地方课程的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二、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滞
5、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羁绊,加之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场地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少学校的地方课程教学思想陈旧,方式依然是“满堂灌”、“填鸭式”6教学盛行,与新的课程理念格格不人,在很大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设立地方课程出发点就是实践新的课堂理念,最大限度的创设适合地方课程特点的教学方式,从而为创新教学方式找准方向。(一)从地方课程的性质来看,地方课程更多的是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课程,需要学生从生活和活动中去认识周围世界。(二)从地方课程的内容来看,地方课程更多的是一种生产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
6、地方课程的设计特别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注重发挥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其内容充满日常性、生活性、境域性而非纯学禾性、逻辑性。(三)从地方课程的目标来看,它更强调课程与地方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倡导生命世界与科学世界、生活世界的沟通和融合,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区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为此,地方课程教学不能囿于传统的“教师、教材、课堂”教学范式,而应当走向“田野”,走向行动,走进生活,成为一种灵活自如、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且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活动。可谓处处皆教
7、室,处处皆课堂,处处皆学问。三、资源缺乏整合,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资源对于地方课程来说,可以利用和开发的东西比其他学科要大得多了,因此它的作用也更为明显。教师自身的资源,来自于学生的资源,环境因素的资源实在是太多,关键是看教师怎么去利用。笔者曾听一位老师讲《英勇抗倭誓保家园》一课,教师按照教材体系依次讲述了在民主革命时期浙江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很多,教师也没有讲述的重点,大多是浮光掠影式地一带而过,学生不知其所然,反应平平,因此目标达成的效果一般,其实这一堂课有非常好的地方党史素材可以利用:
8、就在学生所在地温岭坞根这块土地上,革命时期,一些牺牲了的革命先烈,他们的英勇事迹,一直到今天还在广泛流传,我相信,如果教师选取这些事例进行教学,并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效果肯定截然不同。案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忽视了学生身边的资源整合教学,而来自于学生身边的往往比来自于教材上的要有效得多。没有把地方课程的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没有深入挖掘本地资源,从课改的要求来看,也没有真正落实“依标施教”因而无法达到地方课程的资源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