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53107
大小:7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数学论文:顺学而导,让学生思维行情看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论文顺学而导,让学生思维行情看涨 【内容摘要】种树讲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将此理迁移到小学数学教学则应讲究“顺学而导”。“顺学而导”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亦是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如何有效地实施“顺学而导”,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凸显“学”?如何做到“顺学而导”,精彩生成,让学生思维行情看涨呢?本文提出找准起点、步步深入、把握生成和链接外延等策略,让学生在“顺学而导”的数学课堂中,激活自己的思维动力,释放自己的思维活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活力。【关键词】顺学而导;思维行情;起点
2、;生成目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课程理念如醍灌顶,被广大教师广泛地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不仅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并构建以“乐·趣”教育为载体的运行机制,不断丰富学校课程设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数学组提出了“顺学而导,让学生思维行情看涨”的研究主题。“顺学而导”就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新旧知识的不同联结点上,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生学会了思考,就学会了创造。如何有效地实施“顺学而导”,使我们
3、的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凸显“学”?如何做到“顺学而导”,精彩生成,让学生思维行情看涨呢?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活动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一、找准起点,顺学而导教学改革要从改变日常教学行为和教学习惯开始,从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开始,教师只有自己先吃透教材,才能引领学生超越教材。1.把学生起点看“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兴趣等基础是学习新知的起点。在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学习中,很多新知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很多知识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对其也略知一二。例:在市教师进修学校90学时培训会的研讨会上,有位老师执
4、教了人教版《认识负数》,老师一上课,就开门见山问学生“你了解负数吗?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负数?”这样的设计,勾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纷纷讲出了在温度计、电梯、天气预报等地方见到过。老师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负数知道的程度:让学生说说-2和+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并让学生在标有刻度的“线”上表述出来。学生被难住了,大部分学生不理解正负数的涵义,也很难在“线”上表示出正负数。通过对学习起点的了解,老师找到了推进新知教学的“生长点”,教师就在此基础上来激活已知,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比如:正负数的读写学生已经会了,教
5、学时少花力气,学生困惑比较多的地方多着力。在学习了新知之后,首尾呼应,让学生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你现在对负数了解多少,用-2和+2说相反意义的量,继续在数轴上表示-2和+2,并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一堂基于学生“真态”起点的课,从学生的感悟和理解来看,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正是执教教师“找准起点,顺学而导”取得的成果。-5-2.把教材细节做“亮”管理大师汪中求曾说过细节决定成败,现在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那么教学的竞争,也可以说是细节的竞争。细节很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教师们在充分
6、钻研教材时,要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能够看得全面一些、想得深入一些。例:笔者很荣幸参加了浙江小学数学十年改革获奖课例展示活动,观摩了朱伟森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负数》一课。朱老师上课采用的教材是以北师大版为基础的,同时也充分读透了人教版、苏教版等版本教材的编写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整合。朱老师将“温度”与“正负数的认识”进行了整合,直接以温度为载体来认识负数,并利用温度计作为直观模型,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标出正负数,通过零度、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认识来对应学习0、正数、负数等概念,并通过“零上温度为正、零下
7、温度为负”来突破正负数大小比较这一难点。正因为学生弄透了温度中的正负数,在接下来学习海拔、存折上的正负数时,学生也就能学以致用了。朱老师在充分吃透多种版本教材“本原”编写意图前提下,进行了教材的二次开发,整合出了一堂独具匠心的课。平常课的教学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教材的重新整合?教师应该多关注教材细节的开发,这一点老师们都比较容易忽视,总认为教材编写得已是相当完美,教学时只需“搬用”就行,从不去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其实,教本上的例题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许多细节还需要教师自己去多“推敲”,多“琢磨”,从而把
8、教材细节做“亮”,使之能够发挥出“以小见大”的效果。二、步步深入,顺学而导1.数形结合,让教学更有内涵小学阶段大多数数的认识以及数学运算都是以抽象的形式存在的。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理解所有知识是很不容易的。教师就需要运用“数形结合”这方法来帮助学生读懂数学,学会数学方法,发展数学思维,让我们的教学更有内涵。“数形结合”就是把数学问题中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具体而生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