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0928665
大小:3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1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学生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实物模型),通过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我浅谈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教学情
2、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成功与否,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与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程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情境。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具有实用性,愉悦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特长,提高素质,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引力。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的感觉,进而产生一种主动探索的欲望。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伊始,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个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让学生说,当学生说到
3、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的一样)这样,将学生自然地带入求知的情境之中,为探索新知识做好铺垫,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让学生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能不能通过剪一剪、摆一摆,找出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剪开的纸盒发现前、后面的面积都是长×高得出;上、下面的面积都是长×宽得出;左、右面的面积都是宽×高得出;再把前、后、左、右、上、下面的面积全加起来,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学生议论纷纷,即:(前面的面积+上面的面积+左面的面积)×2;或者:前面的面积×2+上面的面积
4、×2+左面的面积×2;你们认为哪一种比较简便呢?这样教学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全过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化解重点,并突出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二、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4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是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自己获得知识,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归纳、猜测、交流及反思等,在探索的过程中,做到“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教师不提示;学
5、生能自己思考的教师不暗示;学生能自己评价的教师不先表示”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在学生认识直圆柱体的特征后,有三个面,既上下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柱底面和一个光滑的曲面后,引导得出圆柱的底面积为:S=πr2,2个底面之和为S=2πr2,底面周长为圆形周长C=2πr或C=πd,我们知道底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那么侧面的面积如何计算呢?能不能利用转化的方法,把这样一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学具,以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索、操作、生有如下:生1、在圆柱的实物上
6、给侧面粘贴一张纸,然后把它取下来,观察发现这是一个长方形。生2:用不同的颜色画出来发现长方形的长即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高即圆柱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这计算的是面积,还要带面积单位。师:这是一个很精彩的发现,我们掌声送给他。师:真不错,还有什么发现?生3:我发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还是一个正方形,举出实物圆柱的底面周长是正方形的一条边,圆柱的高也是正方形的一条边。也就是说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积是一个正方形,那么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是边长×边长,即:底面周长×高通过同学们的合作
7、讨论,动手操作,你们发现我们所研究的直圆柱,它的侧面展开图有两种情况,即正方形或长方形,并得出了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这说明你们很聪明,很有发展的潜力,老师再次祝贺你们,我们已经知道圆柱侧面积的计算,那么同学们猜想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呢?即:2个底面积+1个侧面积=圆柱的表面积。通过这样的教学,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充分调动起了同学们喜欢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了深刻的印象,并真正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灵活运用公式解题的方法。三、鼓励猜测,在操作中得出
8、知识的结论在数学教学中,适当的鼓励学生猜想数学的结论,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