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唐诗宋词鉴赏之表达技巧

ID:40915108

大小:6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0

唐诗宋词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1页
唐诗宋词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2页
唐诗宋词鉴赏之表达技巧_第3页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鉴赏之表达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高二上学期导学案课题唐诗宋词鉴赏之表达技巧课型新授课时1日期第19周主备人教研组长包组领导编号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语言,领会诗歌中包含的思想感情。(重点)2、了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学会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思路。(难点)【课前预习案】一、诗词中常见表现手法分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角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间接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衬托正衬反衬(如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等)描写角度: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多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等)白描点染联想、想象从对方角度着笔细节描写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夸张、双关、用典、反问等二、常

2、见表现手法作用:1.情景交融: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2.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3.联想想象:想象犹如天马行空,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4.用典: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5.象征: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6.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7.托物言志:感物抒怀,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8.细节描写:真实准确传神9.白描: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笔勾勒,真切深刻.10.比喻:①形象具体可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②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11.比拟(拟人、拟物):1.促使读者

3、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形象。2.突出作者的情感。12.对比:①以强烈反差突出事物特征。②强化作者思想感情。13.夸张:引起丰富联想,突出事物本质特征,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14.反问: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三、答题思路: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提前诵读下列诗歌,结合提示,感知表现手法。1、《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诗,诗人惊新而不快,赏心而不乐,感受新鲜而思绪凄清,景色优美而情调淡然,甚至伤感。该诗的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反衬)2、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诗:飞沙走石、雪寒

4、风厉之中,将士们顽强地向前挺进,反衬出将士豪迈坚强的精神风貌。3、王维《山居秋暝》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表现手法为以动衬静。4、《与诸子登岘山》尾联“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运用典故,吊古伤今,四百多年前的羊公,为国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里借用典故来抒发个人情怀。5、《望月怀远》诗,从对方角度着笔,来表现思念之情的。补充:杜甫《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寰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墟幌,双照泪痕干。此诗同样从对方着笔,来表现思念之情。6、《从军行》全诗则采用了虚实结

5、合的表现手法。其中,首联采用实写,先交代赴边缘由及心中所感;中间两联采用虚写的写法,描写想象之景,反映军威战况;尾联采用实写的写法,表达从军赴边的强烈愿望。7、《春夜别友人》,《送魏万之京》两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表现手法。《春》诗,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景:银烛青烟、金樽绮筵,明月高树、长河晓天,悠悠远道情:相对无言、离情缠绵,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悠悠离情、此会何年。《送》诗,第三联宕开写景,景中有情.雁叫声里,云山过处,关城、御苑,从空间转换点明游子行程;树色,向晚,从时间顺序极写一日行速,砧声,秋天到了,家家捣练,为征人游子赶制寒衣。写景的角度

6、:听觉——离歌、鸿雁、砧声;视觉——微霜、云山、曙色【课内探究案】-3-一、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1、《滕王阁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2、《滕王阁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列问题。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首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用了拟人的2、这首诗中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结合

7、具体诗句分析。达标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注:此诗写于大历初居夔州时。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课后拓展案】(一)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菊花——清高人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