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与汉文化

谐音与汉文化

ID:40887623

大小:59.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09

谐音与汉文化_第1页
谐音与汉文化_第2页
谐音与汉文化_第3页
谐音与汉文化_第4页
谐音与汉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谐音与汉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谐音与汉文化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历史2班周蓓【摘要】谐音是汉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亦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谐音,就是指“利用不同词语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语音修辞手段”。谐音现象在汉语中极为常见,应用十分广泛,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描述谐音在文学创作、人名地名、广告语、歇后语、民俗、网络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展现了丰富的谐音现象,同时通过谐音现象反映了其背后蕴含的趋利避害、含蓄内敛等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理文化特征,从而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关键词】谐音文化歇后语网络语广告语民俗语言作为

2、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中国人讲究对称和谐的审美特点,追求含蓄求雅的文化心态,以及祈福求吉的心理特征,对汉语的表达产生了深刻的潜在影响。汉语注重语音的和谐,在语言的运用过程中,谐音现象的应用就尤为广泛。汉语中谐音的出现除了跟语言自身的语音结构有关以外,更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谐音类型谐音是利用汉语字词声音相同或相近这一特殊语音条件,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有意使话语发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一种特殊表达技巧或修辞手段。谐音涉及同音词或近音词,因而谐音可大致分为两类;同音谐音

3、和近音谐音。1.同音谐音同音谐音,指本体与谐体的音完全一致的谐音。本体与谐体字形可以完全相同,语音相谐而词义不同。由于本体与谐体同音同形,人们的联想很自然地就从这个字或词过渡到另一个字或词,从词的这个义项过渡到另一个义项,例如:都尉:应读何种兵书?随从:最好先读《孙子兵法。都尉(甚为不悦):要我读孙子兵法?荒唐!为何不要我读老子兵法?随从:老子的书没谈兵法的。都尉(勃然大怒):既然老子没谈兵法,孙子还谈什么兵法!(《饭牛·老子与孙子)都尉说的“老子”和“孙子”是一般的亲属称谓,随从说的“老子”和“孙子”则是春秋战国的著名思想家,这种模式要求听者或读

4、者同中取异,就字形一样、字音相谐的话语间领会另一层意思,获取额外的信息。2.近音谐音这类谐音,本体与谐体音相近形相异。汉语中大量的近音词是构成此类谐音的客观基础。根据音异的方式不同,近音谐音有声母不同的近音谐音、韵母不同的近音谐音和声调不同的近音谐音三类。声母不同的近音谐音主要是利用方言语音构成的。例如:“出口成章与出口成脏”中运用了“章(zhang)”与“脏(zang)”的谐音解放前人们称“国民党”为“刮民党”,“中央军”为“遭殃军”,“蒋介石”为“蒋该死”,老百姓运用韵母不同的近音谐音改名表达他们对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憎恨与强烈不满,形象生动,辛辣

5、尖刻。声调不同的近音谐音使用最为广泛,而且在现代日常生活或报刊中屡见不鲜。如“共”费医疗谐“公费医疗”,明码标“假”谐“明码标价”,“妻管严”谐“气管炎,“将就”谐“讲究”,“报”罗万象谐“包罗万象”等等,不胜枚举。总之,谐音运用同音或近音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巧妙而曲折地反映现实,具有新颖别致的修辞特点。二、丰富的谐音现象(一)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文学中的谐音,就像中国古代的亭台楼阁,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却必不可少。诗词歌赋、剧作小说、楹联谜语、相声小品,都与谐音有着不解之缘。1、在诗词中(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6、》)(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无名氏《送别》)(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以上四个例子中“柳”谐“留”音。古人在离别时,往往会折柳枝赠别,表示留客,留恋的意思,从而烘托出朋友之间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唐·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丝”谐“思”音。比喻精巧,以蚕丝谐情思。用烛之泪喻相思之泪。此诗句表面写春蚕只有到死才会停止抽丝,蜡烛只有化成灰时才没有泪水。实质写主人公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6)东边日出

7、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诗中的“晴”谐“情”音。此诗句表面写天上西边下雨东边出太阳,如果说不是晴天却又有太阳。实质上是写心上人对她无情之中却似有情,让人无法把握的矛盾心理。运用这类谐音,必须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它总是以常见的谐不常见,以形象的谐抽象的,而且以爱情方面居多。为了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在物而意在情的语言效果。1、在对联中(1)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联语中“荷”谐“何”音,“藕”谐“偶”音,“杏”谐“幸”音,“梅”谐“媒”音。上联问“因何原因得到佳偶”,下联答“有幸之人不须媒人牵引”。言此意彼,利用谐音手法,一语双

8、关,乃联中佳品也。(2)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联语中“橹速”谐“鲁肃”音,“帆快”谐“樊哙”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